接种疫苗|权威!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34个问答( 三 )


二十二、6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 目前 , 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 , 重组亚单位疫苗Ⅲ期试验尚在进行中,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 。 但上述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 , 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 , 与18-59岁人群相比 , 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 , 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 , 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建议接种 。
二十三、现阶段18岁以下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 , 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
二十四、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 健康状况稳定 , 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 , 建议接种 。
二十五、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 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 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 。 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 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 , 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 , 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 , 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 , 建议经充分告知 , 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
二十六、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 , 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 。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 在充分告知基础上 , 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
二十七、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 , 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 , 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 , 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
二十八、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
二十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 , 由于以下原因 , 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1.全程接种疫苗后 , 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 , 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 , 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 。 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 , 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 即使接种疫苗 , 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 , 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 ,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 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
三十、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 ,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 ,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 , 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 。 在增殖过程中 , 病毒会发生变异 。 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 也在开展相关研究 , 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
三十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 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 。 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
三十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 ,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 。 常见的不良反应 , 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 , 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 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
三十三、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