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18日消息(采访人员 谭琦)近日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高级自然保育主任杨剑焕在最新一期的《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杂志上刊发文章 , 称其在海南发现了一个两栖类新种:海南小姬蛙(Micryletta immaculata) , 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小姬蛙属 。 据了解 , 海南小姬蛙历时近9年的科研积累才被确认为新物种 , 此次发现也为海南增添了一个新的特有物种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章插图

海南小姬蛙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杨剑焕 摄
体型仅有2至3厘米
落叶的保护色拟态
据了解 , 海南小姬蛙体型很小 , 雄蛙约23-25毫米 , 雌蛙约28-30毫米 , 它与同属其它物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身体背面和体侧并没有深色斑纹或条纹 , 这也是其学名“immaculata”(意指“无斑纹”)的来源 。
除了仅两三厘米的“小身材” , 生活在枯枝草堆里的海南小姬蛙拥有像落叶一样枯黄的拟态 , 让寻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 “我们只能通过它的鸣叫声进行定位 。 ”杨剑焕的秘诀是听声寻“蛙” 。 不同的蛙都有自己独特的鸣叫声 , 这是杨剑焕区别不同蛙类物种的重要方式之一 。 杨剑焕记得 , 第一次听到海南小姬蛙的鸣叫声是在俄贤岭进行野外考察时 , “那是一种我从来没在海南岛听过的声音 , 很特别 。 ”杨剑焕的大脑迅速调取了多年积累的“声音库” , 判断这是小姬蛙的叫声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章插图

海南小姬蛙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杨剑焕 摄
“别看海南小姬蛙体型很小 , 但它的跳跃能力是很强的 , 这也增加了寻找海南小姬蛙的难度 。 ”杨剑焕通过声音找到海南小姬蛙后 , 需要小心翼翼地靠近 , 进行生物信息的获取 。 “有时候我们手电筒照过去 , 动作大一点就会吓到它们 , 再找到就很难了 。 ”杨剑焕介绍道 , 虽然在野外并未拍摄到海南小姬蛙捕食的过程 , 但根据生境和两栖动物的偏好进行推断 , 海南小姬蛙或以蚂蚁和个体较小的昆虫为食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缺失模式种信息
历时9年证实比对
“其实最早在2012年 , 我们在海南鹦哥岭首次发现了海南小姬蛙的身影 , 当时我们认为它是小姬蛙属中记录最广泛的德力小姬蛙 。 ”但杨剑焕觉得海南的小姬蛙的形态较为特别 , 便拍下了照片 , 但由于缺少真正德力小姬蛙的信息 , 无法进行物种信息的比对 。
虽然小姬蛙属的分布十分广泛 , 目前已记载于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大陆、印尼苏门答腊岛和中国的台湾、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 但小姬蛙属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确切的分类 。 “自1890年被发现以来 , 德力小姬蛙在其模式产地苏门答腊岛一直未被再发现 , 缺乏至关重要的地模标本DNA信息 , 甚至连一张彩色照片都没有 。 ”幸运的是 , 2013年 , 杨剑焕在苏门答腊岛无意间拍摄到了德力小姬蛙地模个体 。 “这和海南发现的小姬蛙差距非常大 。 ”当时 , 杨剑焕几乎可以确定 , 海南发现的小姬蛙是一个新物种 。 但由于条件所限 , 杨剑焕无法获取德力小姬蛙的标本信息进行比对证实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章插图

海南小姬蛙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杨剑焕 摄
从2012年发现海南小姬蛙后 , 杨剑焕一直关注着小姬蛙属的科研动态 , 也不断在海南进行其它调查的同时 , 持续开展海南小姬蛙的科研工作 。 2019年 , 印尼当地的科研人员重新发现并采集到德力小姬蛙的信息 , 并发布了文章 , 详细记载了生物信息和形态特征 , 这为小姬蛙属的物种分类问题创造了机会 , 也为杨剑焕证明海南小姬蛙特有种提供了帮助 。 杨剑焕通过与德力小姬蛙的对比 , 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证据 , 将海南岛发现的这种小姬蛙发表为海南特有新种 , 并于2021年公开发布 。
对生境变化敏感
或属于易危物种
根据杨剑焕多年的调查发现 , 海南小姬蛙的分布点不少 , 分布海拔跨度大 。 目前已知海南小姬蛙的分布地为俄贤岭、尖峰岭、鹦哥岭和佳西自然保护区等地 , 从海拔160米的山区村边荒废水田 , 到海拔1470米的森林间积水坑均有发现 。 “海南小姬蛙喜欢下雨天 , 且只有在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的雨季期间 , 大量聚集在林间积水坑或者村边荒水田中繁殖时 , 才能通过长而高音的鸣唱发现它们 。 ”此外 , 杨剑焕认为 , 海南小姬蛙体型较小 , 且生活环境较为隐蔽 , 可能也是长期以来没有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章插图

海南小姬蛙在海南岛内的已知分布点:1:俄贤岭;2:尖峰岭;3:佳西;4:鹦哥岭芽星;5:鹦哥岭主峰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杨剑焕 供图
两栖动物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 是连接水陆两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 也是水面和陆地能量流动的重要一环 。 “海南小姬蛙对生境的变化十分敏感 , 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 。 ”杨剑焕说 , 在保护区外低海拔适宜生境中也能找到海南小姬蛙的身影 , 也从侧面反映海南的生态环境较好 , 海南岛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和特点性都非常强 。
海南|海南又双叒发现新物种,最小体型仅有23毫米!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章插图

海南小姬蛙的繁殖生境:A , 俄贤岭石灰岩石头上的小积水坑(绿色圈为正在鸣叫的雄蛙);B , 鹦哥岭主峰林下的一个积水坑(绿色框框内为一对正在抱对的海南小姬蛙) 。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杨剑焕 摄
“随着新物种的发现 , 也说明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的 。 ”杨剑焕也指出 , 海南小姬蛙在保护区之外的种群正面临着橡胶地和果园发展所带来的栖息地丧失和污染等问题 , 因此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 , 认为海南小姬蛙应属易危物种 。
近年来 , 海南不断发现动植物的新种 , 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数量持续提升 , 都充分地体现了海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海南长期开展保护工作的有效 , 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 也是海南积极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