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

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

文章图片

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

文章图片

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

文章图片

【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绿松石|他捐了半个故宫,价值超100亿,晚年想住单间,却被告知级别不够

文章图片


\">《送人赴安西》:“上马带吴钩 , 翩翩度陇头 。 小来思报国 , 不是爱封侯 。 万里乡为梦 , 三边月作愁 。 早须清黠虏 , 无事莫经秋 。 ”
有些人的一生 , 从来不只属于自己 。 他自这世间走一遭 , 不为人间繁华 , 不为功名利禄 , 而是燃起自己那一束花火 , 照亮整个国家 。 为国家 , 他们甘愿奉献这一生 , 这是他们给自己的使命 。 使命必达 , 是他们的信仰 。 所以不管身在何处 , 他们的眼睛望向的都是远方的路 ,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 。 即使他捐了半个故宫 , 价值超100亿 , 晚年想住单间 , 却被告知级别不够的人 , 也不曾有过半分后悔 。

1898年 , 张伯驹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 , 家底殷实 , 对于喜欢的东西可以一掷千金 , 从未在钱财方面发过愁 。 这也为他之后成为著名收藏家打下了基础 。 年轻的阔公子 , 没有过多思考过自己的人生 。 直到而立之年 , 本就喜爱绘画与书法的张伯驹 , 开始醉心于名贵字画的搜集 。 从风格迥异的诗作名篇 , 到独树一帜的山水画 , 张伯驹的收藏越来越多 。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张伯驹也不只是挥霍家产满足私心 , 他有更长远的打算 。 “黄金易得 , 国宝无二 。 我买它们 , 不是卖钱 , 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 ”被轮番洗劫过的北京城 , 远不如当初的辉煌 , 多少国宝流于国外 , 遥遥无归期 。 而作为国家的一份子 , 张伯驹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贡献力量 , 哪怕是散尽家财 。

对于自己的选择 , 张伯驹未曾动摇过 , 即便是面对生命的威胁 , 也一直坚定不移 。 这样一个富有善心 , 为国担忧的公子 ,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 更是难得 。 随着声名的传播 , 给张伯驹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人脉 , 也让他收集藏品有了更多路径 。

然而福兮祸所伏 , 隐在黑夜里的日本人也锁定了目标 。 他们盯上的不只是张伯驹的钱财 , 还有他身后的那些珍贵字画 。 他们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将张伯驹逮捕 , 当张伯驹的夫人来领人时 , 狮子大开口 , 张口就要200根金条 。 几乎把家底全部压在藏品上的张伯驹 , 真要拿出赎金的话 , 就得变卖掉部分藏品 , 而这时日本人就可以趁机收购 , 到时钱与字画都落入日本人手中 , 可谓是一举两得 。

但生命还被捏在日本人手里的张伯驹 , 没有过多犹疑就做好了决定 , 他在家书里千叮咛万嘱咐 , 决不能动任何一件藏品 , 不能任其流落在外 ,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熟知丈夫秉性的妻子潘素 , 收到书信后 , 也是毅然决然的顶住了压力 , 宁愿求人欠债 , 也绝不松口 。
终于 , 在求遍亲朋好友 , 和日本人周旋了8个月后 , 潘素才勉强凑到了40万 , 从绑匪手中救回了丈夫 。 这8个月的时间里 , 不只是张伯驹和潘素 , 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 , 都在共同努力 , 绝不向日本人妥协 , 保全了珍贵的文物 , 也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

1949年 , 新中国成立 , 张伯驹认为这个稳定和平的国家已经可以保护这一些文物 , 于是张伯驹把自己收藏的全部文物共计1000余件 , 悉数贡献给了故宫博物馆 , 以供中华民族的后人去真切感受历史留下的痕迹 , 感受古人的智慧 。 这一些文物 , 甚至包含了被称作“天下第一”的国宝——《平复帖》和《游春图》 。 而他捐赠的藏品价值远超100亿 。 所以 , 也有人称他为“捐了半个故宫的人”!

然而这个捐了半个故宫的人 , 晚年却只住在一个狭窄的小屋里 。 就连生病都只能住在最普通的病房 。 拥挤的病房 , 艰苦的条件 , 完全不利于养病 , 家人也想过为他换一间单人病房 , 享受更好的治疗条件 。
于是与医院进行沟通 , 不想因为没有钱 , 加上是平民 , 因此医院以其级别不够为理由拒绝了张伯驹家人的请求 。 其实 , 张伯驹并不是没有选择的 , 本来在捐赠藏品后 , 国家奖励了他20万奖金 , 却被张伯驹谢绝了 。 他用行为告诉大家 , 他的捐赠并无任何涉及名利的目的 , 只是出于中国人的责任感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