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二 )


据介绍,该研究院主要培养易学方向(中国史学科)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其所开设的课程“易学文化概论”“经学研究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等,受到校内外中文、哲学、教育、心理等不同专业学生的欢迎。研究院现已出版易学文化及其相关研究著作4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0余篇,推出国内首部大型易学古籍整理成果《中国易学文献集成》138册,并多次主持召开“易学典籍整理研究”“易学与国学文化论坛”“汉典大讲堂学术系列讲座”等学术研讨会。
张涛着重介绍了当前研究院的重头工作——“四库丛书易类集成”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共计8687卷,395册,约17300万字。张涛表示:“‘四库丛书易类集成’项目是对四库系列丛书中易类著作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编纂,是对四库文献特别是易学著作的广泛考察和深度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结合新材料标点、校勘原书,新撰提要,提供最具学术权威性的读本。”
谈及研究院下一步规划,张涛说:“中华优秀典籍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精髓蕴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运用优秀典籍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来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是我们研究院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研究院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强中华优秀典籍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研究和推广。”
对于典籍文化的当代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王毅教授也深有体会。他说:“我们时常谈及文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文化人类学概念,或者说是哲学人类学概念。而注意到这一点,就必然注意到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抓住了中国文化原点上的核心价值观,就不难读懂中国文化;否则,就不能说弄懂了中国文化。”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