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科举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科举的影响却依然不可磨灭。我们习惯于把那些考的好的,学的好的学生说成小秀才,也有很多人说,我要是在古代如何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那些秀才,举人等等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身份考中难度有多大。孔乙己花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捞到,范进中举和中秀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些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每个朝代的科举制度虽是大同小异,也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了方便,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我们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科举故事。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文章插图
当个秀才有多难?首先我们要知道秀才是什么?秀才是参加院试成功之后,摘掉童生帽子的读书人。童生并不是按照年龄来的,它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取得秀才的资格,如果没有,那你七老八十也还是个童生。那么考秀才有多难呢?按照清朝的记录,院试每年其实比高考要少的多,三年只考两次,在一个人口大县往往只有三四十个录取名额,然后接着递减,最少的县只有十几个人。这就相当于现在的读书人,在全县那么多人面前考进前三十、四十名。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们能吗?再举个例子吧,从小就不怎么聪明的曾国藩,他有个爸爸叫曾麟书,也是不太聪明的人,并且根据曾国藩后来“积苦力学”的描述,他的父亲一直都是深埋诗书之中,但是一直都考不中,连续考了17次之后,到他43岁那年才中了一个秀才,比他儿子中秀才的还要晚二十多年。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文章插图
曾国藩这其中的艰难,我们应该是可以想见的。尽管考秀才已经非常难得,但是却也没有入仕的资格,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做官的资格,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的,秀才这个身份也是有它的好处的。比如见到县官不需要下跪,比如我们著名的海瑞先生,就因为不跪被称为“笔架山”,还能去当时的机关学校,比如县学之类的,最大的好处是免了徭役,也就是不需要随便拉去做苦力了。中了秀才的人一般会继续考试,就像曾国藩的父亲一样,如果实在中不了,也只能去私塾当个教书先生什么什么的,维持生活还是相当容易的。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文章插图
海瑞先生三年一次的乡试你考个秀才都已经这么难了,更别说考中举人了,这也很难怪范进考中举人之后的欣喜若狂。举人和秀才已经大不一样了,相当于考中了公务员了,不仅可以出仕为官,尽管要等吏部的分配,但总是还是有机会的,一般可以分配到七八品的小官。如果说秀才还只是一个普通人,举人已经是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治理得人物了,左宗棠就是一个举人出生,却也凭着他的才华,在之后收复新疆,打击叛军,乃至做到了封疆大吏的地位。这也可以理解范进本人的中举之后欣喜若狂的表现了。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文章插图
但是考中举人和考中秀才之间的差距更不是一般的大。选拔举人的考试叫乡试。这种考试基本上每三年举办一次,在每年的八月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能参加乡试的秀才又不同于上文的秀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只有那些在各州各县举办的科考中达到一定合格线的秀才们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
文章插图
乡试的录取率更是低的可怕。根据清朝的规定,各省举人的名额只按照各省的教育水平的高低,还有人口的多少进行分配,有的时候也看纳税的多少。但是这种也是很有限的,就相当于现在的清北招人,直隶地区,也就是天子脚下是每三年只录取120人,当时的江南省,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一带,也只有120个名额,这还算是多的,像当时的贵州、陕甘一带,往往只有三四十个名额。如此难度,我想也是可想而知了。总是被忽略的贡士贡士就是参加了中央礼部考试也就是会试之后取得参加殿试资格的考生,贡士的第一名就是我们熟知的会元。可以这么说,每一个贡士都是准进士。但是考过贡士,参加殿试,依旧是最后一道关卡。会试一般在乡试过后的来年开春举行,所以也被称为“春闱”。会试的录取率往往是最低的,因为会试竞争的是那些各届会试中失败的举人,人家等了三年又三年,战斗力之强可想而知。既有可能是上一届落榜的考生,也有可能是30年前落榜的考生,考的时间往往比你的岁数都要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