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上世纪两位大佬的激烈骂战上世纪二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同时属于不同的文化团体,因此在许多观点和意见上产生了分歧,两人对彼此都心有不服,暗中较劲。郭沫若先生参加的“创造社”是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这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社团的力量强大,郁达夫、郑伯奇、田汉等等都是这一社团的成员;而鲁迅先生则属于“语丝社”的成员,这一社团成立于1924年11月,因为创办的主要刊物名为《语丝》,并且社团成员创作的散文特征一致且鲜明,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有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是这个重要社团的成员,诸如周作人、林语堂、刘半农等等。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文章插图
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因为文章见地与主张不同,随即在文化领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郭沫若先生身为“创造社”的得力干将,大力推动“破旧立新”的文化运动,将矛头直指鲁迅,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二重反革命”,说鲁迅本人是“封建余孽”,这种言辞激烈的抨击刚开始并没有让鲁迅有丝毫动摇,内心平静如水。可是郭沫若先生不依不饶、穷追猛打,“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只好应战,随后用一篇《上海文艺之一暼》的文章进行了有力回应。鲁迅先生在文中暗讽郭沫若先生,声称他是“才子加流氓”,所谓的“新派作家”都是作秀高手。鲁迅先生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对某一个群体破口大骂,但是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骂的不就是郭沫若吗?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文章插图
两人对骂的有趣经过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是我们国家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代表人物,但是他们之间却因为意见相左爆发了激烈的辩论甚至是对骂。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叫“先撩者贱”,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骂当中,郭沫若先生就是这个“贱”人(无不敬之意)。郭沫若先生比鲁迅先生小十一岁,从年龄上来说属于鲁迅先生的晚辈。因此,当郭沫若先生含沙射影的暗鲁迅之时,鲁迅先生一直以一种前辈的姿态来对待,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破口大骂。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文章插图
郭沫若先生好像得理不饶人,越说越明显,后来更是点名道姓地说鲁迅的不是。鲁迅先生面对着越来越激烈和具有针对性的批评,也按不住手中颤抖的笔杆子了,随即公开发表文章《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来予以回应。这一篇文章不发还好,一发出来郭沫若先生是“欢欣鼓舞”,立马揪住了鲁迅先生的小辫子不放。通过公开渠道质问鲁迅:“究竟是器量还是气量”。语气颇有些讽刺鲁迅先生文化水平低下、思想守旧的意思,以此来为“创造社”掀起的文化运动造势。郭沫若先生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费尽心思列举了三大论据:第一,你出生于1881年,当时清朝还未灭亡,你难道不是“封建余孽”吗?第二,你满嘴仁义道德,不学无术,就连什么叫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恐怕都没有弄懂;第三,你连意识形态都没有弄清楚,那你还知道什么叫“唯物主义”吗?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文章插图
郭沫若先生骂鲁迅先生这个“老东西”,一是与满清旧朝颇有渊源,二是不懂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是个“二重反革命”。其实这一点倒显得郭沫若先生有些“自视清高”了,用年龄来作为利剑打压鲁迅先生,自认为思想先进,估计这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鲁迅先生这下被彻底激怒了,他一向愤世嫉俗,拍案而起,准备提笔反击。虽然他打心底里瞧不起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和文章,根本不屑与之一般见识,但还是找了一篇郭沫若先生的文章作为靶子,随后一顿痛批。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手》,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小说,内容大致讲的是一名童工因为在工厂里压伤手臂,有工友出于怜悯去关心这个小孩儿,可是却招来了工头的辱骂和殴打,最后引发暴动导致工厂大罢工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