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王儿子何猷君被吐槽妈宝男,“妈妈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文 |msiling
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中 , 母亲是密不可分的成分 。 西方文化鼓励独立和个人价值 , 而中国人 , 不管是出于伦理或是情感 , 母亲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 并且不具有可替代性 , 很难舍弃 。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 中国人大多是“妈妈控”吗?
赌王儿子何猷君被吐槽妈宝男,“妈妈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本文插图
近日 , 赌王儿子何猷君被网友吐槽是妈宝男 , 引发网络热议 。
原因是他跟老婆奚梦瑶一同参加真人秀《幸福三重奏》时 , 何猷君就多次称呼奚梦瑶为“宝贝” , 宝贝长宝贝短的 , 在老婆做家务时 , 也是一个劲儿地黏着 , 被观众嘲讽 , 已经二十五岁当了爸爸的何猷君像个没有手脚的巨婴 , 把老婆当妈妈 , 时刻需要照顾 。
何猷君身上也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中国人大多数是“妈妈控”吗?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纠结“媳妇母亲同时落水问题” , 因为中国人离不开妈妈 。 我们到底有多离不开妈妈?心理学家说 , 就像离不开自己 。
“两个女人同时落水”问题是中国男人的集体噩梦 。 一边是爱得如漆似胶还正眼巴巴望着你的女友 , 另一边是你心底永远的无可替代的母亲——似乎怎么说都不对 。
这个难倒了大批中国好汉的问题 , 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如果你有机会问问老外 , 比如美国人 , 回答很可能就没那么纠结了:选择另一半 。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美国人就不爱他们的母亲了?
中国人的“母亲参照效应”
或许心理学家可以给出一个解释 。 2002年 , 北京大学朱滢等人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首次发现:与西方人不同 , 中国人的记忆不仅具有“自我参照效应” , 也就是说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记得格外好 , 而且对与母亲相关信息也能记得很好 , 就像是记自己的事一样 , 出现了“母亲参照效应” 。
实验中 , 朱滢等人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 , 在“自我参照效应”(详见《记得你等于记得自己》)实验的经典范式上再增加了母亲参照条件 。 比如问“‘勤劳’一词适合描述你的母亲吗?”通过类似问题让参与者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将“勤劳”这个词汇和母亲联系到一起 。
所有被试通过类似方法将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对象联系到一起 , 再测验其记忆效果 。 结果发现 , 当记忆材料与母亲挂钩时 , 其记忆成绩与自我相联系的一样好 , 两者都优于其他条件下的成绩 , 包括名人参照条件 。 就是说 , 对中国人而言 , 不仅与自己相关的事能记得更好 , 与母亲这一“重要他人”相关的事也具有相同的记忆效果 。 这与西方文化背景下参与者的实验结果大相径庭 。 对西方人而言 , “母亲”与“总统”这个概念是一样的 , 都不及被试对与“自我”相关的材料记得更好 。
中国人独特的“母亲参照效应”说明母亲在中国人“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 。 从婴儿时建立的依恋 , 到成年后 , “母亲”依然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里 。 对中国人而言 , “对母亲的情感”似乎并不难理解也并不陌生:在我们幼时的回忆里 , 往往离不开母亲的身影;当男孩长大后 , 尽管在外面呼风唤雨 , 回到家里还是母亲的孩子;甚至问及奥运冠军“最想把奖杯送给谁”时 , 母亲也会是得票最高的 。
赌王儿子何猷君被吐槽妈宝男,“妈妈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本文插图
【赌王儿子何猷君被吐槽妈宝男,“妈妈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文化这只“神奇的手”
为什么母亲对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意义呢?
这与“自我概念”的文化背景有关 。 一般来说 , 自我包含与自己有关的个性、身体特征、职业等许多内容 。 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 自我概念表现不一样 。 在文化心理学界 , 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Hazel Markus)等人曾根据文化差异提出过“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两种自我概念类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