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文章插图
“时间病”海报
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
马啸
在一片热闹的“秀场”时代,年轻的策展人也获得了极大关注力。各种平台和活动都在涌现日益壮大的策展界新力量,似乎正在改变着艺术圈原有生态格局,带给艺术圈新面貌。80、90年轻一代策展人,真的能够超越前辈策展人塑造的思维边界,呈现本质不同的新意吗?
作为日益专业化的当代艺术中的一员,年轻一代策展人又是如何看待现行的展览体制,如何思考自己的策展实践?本期邀请几位活跃的年轻策展人,进行多维度的观察。
“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文章插图
张未1983年出生。
青年学者、策展人、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博士候选人,同济大学哲学系硕士。
从事中国当代文化研究、艺术评论、游戏理论与策展工作。
出版物有《21世纪文化地图》(系列丛刊)、《文化批评——文化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合著)、《游戏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出)。长期为国内众多学术期刊,及艺术杂志供稿。
《时间病:控制时间的人都被时间控制》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青策计划”大奖。
“哲思者”张未
问:你为什么要做策展人?如何认识这一身份?
张未:我是学哲学、搞理论的,其实是一个写作者。以前写各种文化批评,后来转到艺术批评,我喜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批评往往演变成人和人交锋的过程,甚至变成无端的吵,我不喜欢这样一种结果。策展则是一个行动性的东西。
我把自己放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策展,并不太谈美术史问题,关心的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问题。我也是给艺术家服务的人,我希望帮助一些好的艺术家呈现出他们最好的状态,而我选择隐身幕后做策展人。如果做一个好玩的展览,我会花力气在文献层面上,以及和艺术家聊天、讨论、深入问题进行分析等。
问:如何思考和处理与参展艺术家的关系?
张未:我认为和艺术家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哲学的普遍性涵盖不了事物“溢出”的部分,而艺术家做的往往就是那个溢出部分,它会反过来滋养哲学,反启哲学。哲学和艺术一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
策展对我来说更像一种实践,我提炼出某种东西,希望有人去实践这些想法,而艺术家实践所带来的新的感受也重新回来刺激我,让我提出更新的想法。所以大家有点像是彼此的推手,既共生,也互补。
“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文章插图
“时间病”展览现场
问:你认为当下策展圈的问题是什么?
张未:太多人局限在特殊地区的特殊事实里面去不断讨论,我觉得这样是成问题的。如果不能重新看待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谈介入性、社会性之类就没什么意义。我们到底是遵从自己一个地域性逻辑,还是遵从一个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发展的逻辑?是遵从美德式逻辑,还是英国式逻辑?这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只谈特殊时代、特殊状态之类,是把问题说的太小了,把东西做小了,意义也就小了。
问:你怎么看“独立策展人”?
张未:对“独立”这件事我到现在都没搞懂,我不明白“独立策展人”是什么意思,是思想独立还是精神独立?我觉得人在世界上干事情,就没有独立过,所以我一直没有办法理解什么“独立知识分子”、“独立xxx”,它似乎在说一个钱的来源的问题。我非常光荣的愿意声称我的思想来源于前面的伟大的哲人,我完全不独立,我的思想是在那一条传统下长出来的,我非常荣耀。“太阳底下无新事”,宣称自己是新的,就比较荒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