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打你就还手”背后的育儿盲区( 二 )
身体的伤害都是一时的 , 但是心理的影响却能一辈子 。 这些影响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孩子最亲近人的反馈 。 当我们每天都害怕孩子被欺负 , 总是在教孩子反击 , 总是询问或者评价孩子 , “今天XX有没有欺负你啊 , 你有没有保护自己啊” , 我们就是在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
当孩子可以坚定地说出这些话时 , 他们的心理优势已经回来了 , 即使没有打回去的反击 , 他们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 自己明白也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对的 。
当然 , 用“打”来反击 , 并不是绝对不可以 。 但这应该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权利 , 懂得如何求助之后 , 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出的选择 , 而绝对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 。
我在引导女儿小D的过程中 , 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现在告诉她的方法 , 是否适用于成人世界?即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 , 能做出有力量的反应:说出事实、说出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向关键人物求助 。 现在很多成年人做不到这些 , 并不是小时候不敢“打回去” , 而是从小没有体验过坚定表达自己的立场 。
在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 , 多教会他们善良和美好 , 多教会他们底线和原则 , 也多教会他们理解和原谅 。 这三样一起 , 才是构建一个人的格局 , 这比“打回去”更加关键 。 (杰西卡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 , 育儿专家 , 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 )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阅读
- 能不能给孩子穿“二手童装”?看完宝妈的真实经历,你就知道了
- 如何教出“别人家的孩子”,很简单
- 别人家的孩子
- 湿疹宝宝怎么添加辅食?看完你就知道了
- 分享有限度,守住底线善拒绝,教会孩子对别人不当要求说“不”
- 孩子被打为啥不还手?女孩被扇50个耳光引深思:不惹事也不怕事
- 请“别人家的孩子”走下神坛
- "见了别人要问好",中国式礼貌,才是束缚孩子天性的根源
- 女孩被打50个耳光,用鞋底抽28下,宝妈不安慰反怒斥:为啥不还手
- 在别人家吃饭时,儿子说“好难吃”,高情商妈妈一语化解众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