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家学堂为何普遍存在?多种原因促成宋代书院普遍发展

看过《知否》这部电视剧的人们都会对几位主人公在盛家学堂嬉笑打闹的那一段剧情记忆犹新,虽说盛家女儿们并不需要考取功名,可她们也一样受益于学堂师父们的教导。而要说起盛家学堂到底好不好,单看小公爷与顾二爷如此高门显贵都会来到这里为考取功名而学习,足以见得类似于盛家学堂的大宋书院在当时社会的普遍与受欢迎程度。众所周知,大宋也是一直有官学存在的,可书院教育为何最终得以与官学平分秋色甚至一度超越了官学呢?这其中的确存在着很多官学无法取代书院的优势存在,要知道,书院的崛起的确为大宋教育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知否》中盛家学堂为何普遍存在?多种原因促成宋代书院普遍发展
文章插图
《知否》剧照 一、书院对于大宋初期教育资源紧俏的大力缓解在大宋初期,渐渐安定下来的社会局势一样面临着百废待兴的挑战,虽然大宋朝廷始终提倡着文事兴起,可国力羸弱却根本没有更多的能力广设州县学校,所以,越来越多想要出人头地的士子们也就开始选择更加人性化的书院来充实自己,也就有了史实中“士子病无所学,往往相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的记载。由此,类似于《知否》中盛家学堂这样的书院开始进入了兴盛阶段。而书院的兴起,的确满足了广大士子的求学若渴的愿望,而对于大宋初期朝廷渴望培养人才却无力缓解的教育资源紧俏问题又是相当好的缓解方式,由此,政府更是有幸以相当低的代价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文治人才。不过,卓越的书院也还是可以得到政府的赞助与鼓励的。其实,大宋也有书院没落的阶段,尤其是在北宋的景、庆历直到北宋末年,政府大力开展官学一度使得书院陷入沉寂,不过,在大宋统治的种种弊端出现之时,书院的很多优势还是突显了出来,这也就导致书院在此之后迎来了长盛不衰的局面。
《知否》中盛家学堂为何普遍存在?多种原因促成宋代书院普遍发展
文章插图
二、更为自由且先进的思想在大宋书院的异军突起人们都知道儒家经典思想在大宋逐步演变成为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可理学思想在大宋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毫不夸张地讲,正是有了大宋书院的存在才让朱熹理学逐渐趋于成熟直到成为大宋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大宋书院的存在的确为更加自由且先进的思想得到了宝贵的异军突起的机遇与空间。当年,朱熹理学产生在北宋却是在南宋阶段成熟的,而在南宋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番的大起大落,还曾遭到了朝廷权贵的不断打压与排挤。所以,为了让理学思想更加地深入人心,以朱熹、陆九渊、陈亮为代表的这些理学家们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以及进一步扩大理学影响力而不断创办书院,且在这此过程中,理学思想也才得以不断的蜕变与发展,这也才有了理学之后超然的朝堂地位。
《知否》中盛家学堂为何普遍存在?多种原因促成宋代书院普遍发展
文章插图
朱熹 三、相对于大宋官学腐败背后书院对于仁人志士的莫名吸引别看服从与迂腐的科举制度能够给很多士子带来不错的仕途,可大宋当时依旧存在很多仁人志士是相当不满意这种迂腐的人才选拔方式的,而且,在这样的科举制度影响下,很多官学内部士学风气也是极为堕落的,由此,抛开功名利禄,很多仁人志士更加向往可以自由讲学且推崇修己至诚之道的学术氛围,而当时的大宋书院恰恰满足了这些仁人志士的内心渴望。要知道,大宋书院始终都是提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观念,而且,书院内部的学术氛围也极其注重培养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学上也实行门户开放,师生的眼光也是相当开阔的。有了并不教条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学观念,真正有益于士子与社会的理念才能健康成长,对于大宋发展才是最佳助力。
《知否》中盛家学堂为何普遍存在?多种原因促成宋代书院普遍发展
文章插图
结语很多人都在疑问为何大宋当年能够将经济、政治、文化推向整个历史最巅峰的状态,其实,这一切与大宋书院普遍盛行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虽说大宋最大的缺陷便是未能大力发展军事,不过,如此强盛的教育氛围下催生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状态还是值得后人去效仿与肯定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