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读历史”大型文化探寻节目
《山河天地间》第六期来啦!
上一期
我们穿越回烽火狼烟的时代
重温金戈铁马的岁月
文章插图
这一期
我们将
和蒙曼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历史
感受在浩荡的历史进程中
异彩纷呈 蓬勃壮丽的
民族凝聚力
游走山西
翻阅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篇章
跟着蒙曼老师
走进大同
云冈石窟
民族融合 天下大同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在大同
天下巨观悬空寺在大同
辽金古刹华严寺和善华寺在大同
中国最古老的最大的琉璃照壁九龙壁在大同
文章插图
蒙曼老师在节目中介绍道:
匈奴人在这里放牧、鲜卑人在这里建都
突厥人在这里盘踞
契丹、女真人在这里设西京、蒙古人在这里设大同
粟特人、俄罗斯以及阿拉伯人
通过古辙车道来到大同进行贸易
……
各民族人的这种基因融为一体
大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
云冈石窟是北魏历史的见证
是北魏举国之力修建的皇家工程
现存主要洞窟45个
大小窟龛252个
造像5万1千余尊
其中的昙曜五窟
布局设计严谨统一
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看云冈
我们从昙曜五窟开始
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开山之作
它的开凿与北魏的高僧昙曜紧紧地连在一起
正是由于他的创意、设计和督建
才有了这闻名中外的洞窟
北魏将它最鼎盛时期的文化留在了这里
涵盖了北魏的宗教、文化、历史、
建筑、艺术、民俗等
云冈石窟是当之无愧的
“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
这尊佛是第20窟主尊大佛
造型古朴硕大 两肩宽厚
袈裟右袒 面形丰圆
薄唇高鼻 神情肃穆 耳朵垂肩
蒙曼老师在节目中讲到:
当时北魏是鲜卑人执政
所以当时的审美也是跟传统的汉族审美不同
头比较大,神体比较短,腿部比较粗壮
他们常年骑马游牧
不是我们传统审美中的9头身、7头身
文章插图
蒙曼老师在节目中讲到
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云冈石窟早期造像
受到了中南亚犍陀罗与笈多造像风格的影响
佛像多是袒右式和通肩式袈裟
这种“双领下垂 正搭式”的袈裟搭法
很类似于汉魏以来士子的着衣风格
衣袂飘飘、风度翩翩
第十六窟的造像特点
体现了当时的北魏风气
北魏的文化融合具有先进性
云冈第5窟即“大佛窟”
是云冈石窟保存造像较多的洞窟之一
高大巍峨 令人敬畏
是云冈石窟最高的造像
第6窟是云冈石窟雕刻设计最精细
内容最丰富、造像最繁多的洞窟
被称为“第一伟窟”
举目四周环视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
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
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
瑞鸟神兽、花卉
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这里每个一个飞天都手拿乐器
这些玲琅满目的乐器
你认识多少?
不知道没关系
跟着蒙曼老师长知识!
民族融合 天下大同
另外,这一期还有
北魏汉化改革的历史
胡服骑射的故事
忽必烈打仗的英勇事迹
更有美味大同铜火锅的由来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
有过无数次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 、 融合
由此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推荐阅读
- 国宝档案|走近巴中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明通行宝钞”
- 文物收藏|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展出
- 南龛石窟,带你“穿越”千年,梦回大唐盛世
- 云冈石窟首次1:1“移动”来沪,千年石窟与当代艺术在这里对话
- 品读|谢天开:恍惚之中的洞见——读《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
- “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展览在上海开幕
-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应邀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作专题讲座
- 四史小讲师丨走近二十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
- (文化)辽宁开展石窟寺专项考古调查
- 炳灵寺石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