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里面有一段对话我觉得是对历史的最佳注解:
严归:“我从小地理背得滚瓜烂熟的。”白谭:“你的地理已经变成历史啦!”严归:“我的历史也背得很熟的。”白谭:“你的历史已经变成小说啦!”【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很多人都说历史只是被官方认证的小说,这句话我非常赞同,从《包公遗骨记》这本书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点,它讲的就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历史。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上的“正直之神”,应该是最刚正不阿,正直清廉的、已经被神格化的包拯。说真的我只看过《少年包青天》,对历史上的包公还真的不了解,但是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太耳熟能详,这么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大家从小到大一定听过一些有关包公的故事,开封有个包青天的电视剧《包青天》或《七侠五义》等,也能给你来点魔性洗脑。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印象最深刻当然就是包公把那个薄情寡义、嫌贫爱富、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斩首,还有帮皇帝把亲生母亲找回来的“狸猫换太子”。但是透过《包公遗骨记》这本书,我把以前一些有关包公的模糊印象全都纠正回来了,原来包拯并不是河南开封府人,而是安徽合肥人,他及后代子孙的墓也都葬在合肥这个地方。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1973我国工业势头发展很好,合肥钢铁二厂准备扩建,为加大生产力度,所以要建一座石灰窑,而这里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包公墓就得迁走。虽说被逼迁墓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但俗话说危机就是转机,这一个危机虽然让包公墓群必须整体迁葬,但是在迁葬的过程中因为一群可爱可敬的文物工作者,不仅清理出包公的迁葬墓与原葬墓,还发现了包公的“疑冢”、“衣冠冢”以及“张冠李戴冢’,最后把包公墓群三代子孙全给发掘出来并且厘清关系,让后世包公子孙从此有了一个经过考据的正确祖先可以祭拜,而不是年年拜向一个错误的坟头。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整个包公墓群迁墓考古的过程非常有趣,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曲折困难。我一直很钦佩考古学家,要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任何有可能性的一砖一瓦、衣物纸张、陪葬器皿......,然后去推测出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事件,这是需要有多大的耐心及毅力?真是太厉害了。其中一个文物工作者程如峰,在迁墓之后锲而不舍地要求在合肥重建包公墓,让包公成为合肥的一个精神象征,这个过程也是很感人的。
历史是官方认证的小说——《包公遗骨记》
文章插图
程如峰老先生也因包公研究的卓越建树而远近闻名,特别是在合肥的包氏宗亲中更是家喻户晓。我一直都以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永恒”。包公墓从公元1063年建立,直到1973年因为扩厂被迫迁墓,这个墓群历经战乱,改朝换代及时间的流逝,直到1987年在合肥重建包公墓。但这就是永恒了吗?谁又能确保这个重建的墓不会再因为改朝换代、战乱或是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见?其实所谓的坟墓或是遗骨都是从物质性上暂时地存留下来,那些前人的真正留下来给我们的是不灭的精神,是他们的风范,以及他们那股浩然正气,这些才是可以比较长久保留的。大家都爱看《包青天》或《七侠五义》是因为它的精彩内容及观看后带给我们的思考。假如把包公的坟墓或是遗骨放在电视上播放一个小时或是两个小时,我想收视率应该会很惨吧。这让我想到以前看过的一本书《贝多芬的头发》,一群专家在探讨研究一撮所谓的“经过认证的贝多芬的头发”,继而去发掘一些贝多芬生前的事迹。但是,聆听贝多芬的音乐2个小时跟观赏贝多芬的头发2个小时,我想那个感动应该是大大的不同。贝多芬留给我们的是音乐上的旋律跟感动,是听觉上的震撼与享受,我想大家听到《快乐颂》都会感觉慷慨激昂,心情愉悦吧。但是喜爱贝多芬音乐且百听不腻的粉丝们,让他们去盯着一撮贝多芬的头发以一场音乐会2个小时的话,应该也会无语吧。这让我更加尊敬专业人士锲而不舍,抽丝剥茧地去寻求一个答案的精神,万分佩服。我要向所有的文物工作者、考古学家致上我最崇高的敬意!(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