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二 )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可能是因为,蒲松龄这个人脑子比较活泛,从小就不愿在一棵树上吊死,几次科举不能成功后他改弦更张,决定完成自己的第二志愿,当一个大文豪。
可是每个人的长处不同,你不能要求每一个玩文字的人都变成李白杜甫。在清朝,小说已经变成常见的文学载体,用通俗的文字写出完整的故事更容易在底层大众中引起共鸣。
为了完成作品,他一边教书一边开茶馆,不过规矩很奇特,没钱也可以来喝茶,但是必须带来一个足以打动蒲松龄的离奇故事,收录后版权归他。
就这样,日复一日,聊斋志异的骨架渐渐丰满起来,在当时,写作一本书需要反复修订。他本人更是呕心沥血,经历了长达40年的写作之后才把这491个故事集结成书。
也许你对倩女幽魂并不陌生,该故事正是取自于聊斋志异,经过香港导演加工和发扬,至今已经拍出了四五个版本,其间人物聂小倩,宁采臣那荡气回肠的人鬼之恋,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既感动又惋惜。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辛十四娘是一个善良的小狐妖,而黑山老妖则是频繁出现在各大影视作品的反派角色,还有那荡气回肠的燕赤霞。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读书人。蒲松龄之所以会把聊斋志异写成如今这个样子,和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凋敝有扯不清的关系,其中80%的故事涉及到了人和神神鬼鬼之间的恋情。
同时社会的大背景则是弊病丛生,使蒲松龄在屡试不第后干脆一门心思的写书,嘲讽那些功名利禄之士,却没想到这本书变成了艺术瑰宝,他泉下有知一定笑死了。
三,为什么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
如果了解了两本书的内涵,读者心中自然有答案,世界上也许不存在完美社会,从前没有,未来也不会有。而读书人总能够从过去的作品当中找出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共鸣,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驱动人们找到光明,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迈入黑暗。
所以主流学界更希望通过正面的引导,让人们远离那些沉重的文字作品。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有人故意将这两本旷世奇书降低调门。但是却从未遮盖它们本应有的光芒,如今,两本书中的许多典故在自媒体兴盛时代反复被有意无意的借用,反而增加了普通大众的认知程度。
所以,能够给名著下定义的人,未必能够挡住人们品鉴的心,四大名著也罢,六大名著也罢,都是某些人按需求归类罢了,朝代终将结束,可文学价值永存。
总结:
两本被扫地出门的经典文学名著成书时间相去不远,都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和诞生的底层逻辑。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昏庸腐朽,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读书人有更多素材,旁敲侧击的记录了清朝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化。所以,作品不仅仅体现的是文学价值,更是考古价值。
当今社会百百家争鸣,越来越多的文字作品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出现,让百万字,千万字的作品变得寻常,可是真正能以传后世的恐怕一本也没有。
古人用尽一生的时间去打磨一部作品,这样的定力和文学修为绝非今人可比拟。你可以不承认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是文学瑰宝,却无法否认其生命力比同时代出现的大多数作品更强悍。
建国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他们将褒贬时弊的思想动因隐匿在文学当中,深深的刺痛了某些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