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易中天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被一位家长观众这样提问:“我三岁的儿子说不想学《三字经》、《弟子规》,幼儿园老师却说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是否应该?”
而易中天则对这个家长的疑问给予了斩钉截铁的答复:不要读《三字经》、《弟子规》,那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给你的儿子读安徒生!
此言一出,很多对传统儒学不大了解的家长也心生疑惑,《三字经》《弟子规》明明是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毒药”呢?
传统蒙学的教条主义倾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启蒙读物,没有人会对《三字经》感到陌生。
文章插图
古代的教习为了给刚刚识字的孩子启蒙,便选定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教诲蒙生为人处事、治学读书的原则方法的经典书目。
不过在当时而言,作为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的文化著作,这些读本中也往往带有一些教条与封建的色彩。
而能够接受教育的弟子们,也大多出身官绅士族,所以这些启蒙读物对其而言,也是为了将忠君爱国的观念深深植根于蒙生的心里。
不同于我们内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启蒙读本往往带有更丰富的文学趣味,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希腊神话》等作品,这些情节生动、逻辑简单的书籍对幼小单纯的儿童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被接受。
近年来,国学的兴起让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古代传统文化又复高位,这自然与当下的考试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文章插图
曾有一段时间,古文内容在文科教材及中高考的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只是小试牛刀,为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古代文史大家所撰写的经典篇目都被一再删减。
然而饶是如此,说到语文考试最让学生们头疼的部分,古诗文还是毫无悬念地摘得桂冠。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古代语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兴起,语文以及文言文的内容在考试中越来越关键,升学压力的与日俱增让家长们纷纷开始要求子女对儒学经典的诵读与通晓。
可以说,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好的学校和机构里,儒学经典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让人感到陌生。
很多早早为文言文考试打下基础的考生们,也确实能在这一方面得到不错的分数。
文章插图
很多培训机构也见缝插针,大肆宣扬国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付费学习。
在中国现代社会,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文化样式都发展得不分伯仲,文化的娱乐功能也日渐取代了教化功能成为主导。
人们日渐更乐于接受那些形式灵活,感受直观的文化宴飨,而难以在需要旷日持久的史学积累上投入更多精力。
对活泼好动、仍对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和想象的儿童少年而言,学习长篇累牍、诘屈聱牙的文言文简直是等同于让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一般的酷刑,自然令人抗拒。
文章插图
传承千年的文化糟粕?一种事物或是文化的发展演变,总是与时代的需要息息相关。
过去被赋予为官吏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播使命的儒学经典,的确与当下倡导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难以协调的弊病。
加上古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常常需要反复品读,年代久远的人物故事也十分陌生,儒学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自然在这些门槛和障碍之下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虽然学校教育和课外辅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打开一扇重温史书之门,但这也只是迫于课业压力下的管中窥豹,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古代经典文化的光辉为人所知悉。
推荐阅读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
- 《三字经》里“锥刺股”故事的主角苏秦为何能挂上六国相印?
- 万古神帝:张若尘子女中天赋最强者即将出世?池瑶:母凭子贵
- 我读《红楼梦》-林黛玉“咏絮之才”很像《三字经》里的她
- 陈寅恪被大众追捧,是否言过其实?为何易中天:劝君免谈陈寅恪?
- 陈丹青评价于丹是个“神父”,于丹和易中天真是二三流学者吗
- 三国两晋南北朝|若派赵云去守荆州,能守住吗?易中天:三国将会变天
- 易中天祖屋:145间房子、3个足球场大,吃饭要敲磬
- 易中天谈晁盖宋江:历史上看水浒最透彻的还是伟人
- 三国两晋南北朝|我们只想让诸葛亮走下神坛, 易中天却把诸葛亮踢入了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