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文章插图
乾隆成为世界最高产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很少有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陆游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公认的
高产量诗人,
在他写诗的几十年间,共留存近万首诗歌,平均一天至少写三首诗。但其实真正的高产诗人应该是乾隆。
《四库全书》中记载乾隆御制诗集共有四集,其中收集的乾隆诗共计三万四千余首。
但乾隆身为皇帝,本就国事繁忙,为何能写出如此庞大数量的诗呢?其实是因为乾隆有一位御用代笔诗人沈德潜,也因为他的帮忙,乾隆才能有如此多的诗流传下来。
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文章插图
热衷写诗的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写的诗几乎是陆游的4倍多,
他应该是我国写诗数量冠军。
甚至《全唐诗》中所有诗人写的诗加起来都没有他的多。这样的成就,不仅让乾隆成为我国最高产诗人,
更是全世界最高产诗人。
但是可惜的是,
乾隆写的诗多是流水诗,没有一首被后人传诵。
写诗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需要一定的
才情和文学底蕴,
并不是越高产就越有成就。乾隆这么一个爱写诗的人自然知晓这一道理,那么他又为何如此热衷于写诗呢?首先,乾隆需要诗来提升自己威望。清朝一直被认为是“蛮夷人”统治的时代,乾隆需要更接近民众,
因此利用写诗来展现自己的文学气息,
表明自己不是蛮夷而是一个会写诗的明君。
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文章插图
其次,
乾隆陶醉于自己的文采中。
到乾隆时期,中国文人几乎失了全部风骨,只要乾隆写诗,就有无数人称赞。在这样盲目称赞的环境中,乾隆逐渐觉得自己是有才气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写诗的兴趣。
再次,
乾隆好面子,
乾隆喜欢在很多景点题词。不仅如此,他还乐于在古董字画上题词,
这在现代学者中被视为“牛皮癣”行为。
乾隆题词反而破坏了这些艺术品自身的价值,但是题词就要写诗,这也是乾隆爱好写诗的原因之一。
最后,
乾隆好大喜功。
在古代能够证明一个皇帝治国能力的就是
“文治武功”
。乾隆已经在“文治”方面有了《四库全书》的成果,“武功”自然也不能落下,
为了超过先人,乾隆则通过写诗来改变。
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文章插图
乾隆的御用“代笔”
但是乾隆确实才情一般,也就有
“代笔”
的存在,
其中最著名的代笔就是沈德潜。
根据沈德潜自述,乾隆已经不再像是满族人,而是无限接近普通人,他热衷了作诗写作、琴棋书画,但是
却只有中等水平。
沈德潜出生于现在的江苏苏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他23岁承袭父业,以
授徒教馆为生,
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尽管生活一直艰辛贫穷,但是他一直积极勤学,他从22对便参加科举,
最终经历17次才考中功名,这一年他已经67岁了。
尽管考中进士已是耳顺之年,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乾隆的
重臣
,后来他一路升官直至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沈德潜77岁辞官归里,在他任职期间,受到乾隆皇帝盛宠,经常能够自由出入禁苑,
和乾隆皇帝对诗言欢,据传乾隆很大一部分诗都是出自沈德潜之手。
乾隆一生写三万多首诗,此人却说都是抄袭,最后被挫骨扬灰
文章插图
相传有一年冬天,乾隆、沈德潜等人前去游西湖,此时正逢下雪,乾隆见到此情此景,立刻有了作诗的雅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