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身患肺病,为保护中国古建筑,为共赴国难,林徽因拒绝出国,抛下富贵,跟随家人在没有通电的李庄,一待就是七年。身患肺病,萧红辗转治病,却难以治愈,留下自传式遗书:“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同样是肺病,林徽因和萧红的不同态度,早在性格中写定了。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一、文学洛神,凄惨人生生命的最后,萧红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民国才女中,萧红的地位很高,甚至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对她很照顾,茅盾对她很欣赏,可终究,她的一生,都挣扎在自己既定的命运中,无法自拔。她19岁离家出走,只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可最终,她还和自己的未婚夫在一起。好端端的婚姻,在她自己的折腾下,变成了“名不正、言不顺“,最终走向了覆灭。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怀着孩子,她爱上了萧军,生下孩子后,她又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后来,感情失败,被抛弃又怀着萧军的孩子,爱上了端木蕻良。仿佛无形之中有一双命运之手,她无力反抗,只能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因为两次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文采出众的萧红,在同时代的作家眼中,名声并不好。学者、传记作家张耀杰评价道:“萧红有文学才华但做人不及格。”有人说,萧红的作品,实际上是她自己的自传。因此处处挣扎,所以笔下的女子都是凄惨的。恰恰是这种悲剧人生,源于特殊的时代,所以,萧红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弱势女性的悲哀,也因此具有了时代意义。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可这种意义,依旧难以让她逃脱半生的白眼。章小东说:“我认为她抛弃第一个孩子就是自私,她为了自己可以跟萧军无牵无挂的自由地生活;至于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白白胖胖酷似萧军的男孩,但产后三天,萧红便向白朗索要止痛片说是因为牙痛,白朗给了她比阿司匹林厉害得多的加当片。第四天,萧红十分平静地告诉白朗,孩子夜里抽风死了。白朗想找医院理论,却被萧红阻止了。”二、民国女神,理智人生与萧红的感性不同,民国建筑师林徽因,在感情生活上出奇的理智。豆蔻年华,她和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相恋。这场感情,源于后者的主动,更源于少女的青春懵懂。那时的林徽因,不过十几岁的年纪,而徐志摩是和她父亲称兄道弟的年纪。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终究,糖衣炮弹的热烈下,女孩的感情开始萌芽。但与此同时,是父亲的阻拦。当张幼仪不远千里出国寻夫,林长民则带着女儿离开徐志摩,回到国内。他要求女儿和徐志摩断绝来往。这件事,若是换成萧红,定然是反抗,可在林徽因这里,她写下诀别书,也彻底断了情愫。这是一种理智,也是对社会规则的尊重。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她也向往浪漫,但她更懂得,这世间有比浪漫更重要的东西,有责任、有底线。后来的林徽因,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梁思成,后者爱她许久,后者的父亲也希望她成为妻子,而她,或许在留学过程中,对这个沉默寡言,但处处呵护她的男子动了心。此后余生,他们一起研究古建筑,一起共赴国难,一起颠沛流离舟车劳顿,只为让中国建筑史得到世界的承认。她的人生,远比沉溺感情萧红要张扬,也要有意义许多。
同是身患肺病,林徽因保护古建筑四处奔波,萧红辗转治病:不甘
文章插图
三、不同性格,不同命运萧红的一生,如她自己遗言中的那般,只剩下四个字——“不甘、不甘”。林徽因的一生,临终时为国而战,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师,亲自在她的墓碑上写下——“建筑师林徽因之墓”。于林徽因而言,她不止是谁的母亲,不止是谁的妻子,不止是谁的女儿,而是林徽因本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