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众多研究阿西莫夫小说的论文中,阿西莫夫模仿罗马帝国兴亡史建构银河帝国未来史的说法特别流行。此外,从宿命论、历史决定论角度探索他的哲学起源的作品也很多。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很有启发性的。但如果考虑创作的时代背景,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部小说其实是对冷战焦虑的产物,是对世界改变面貌、变得不再繁荣的焦虑的产物。我们实验性地把谢顿领导的基地跟外部提供强大压力的帝国力量对等起来(事实上作者就是这么对等的,且在结尾让帝国的治理方式被基地的治理方式所取代),可以观察到小说中冷战(在作品中是弱小一方面对强大一方)各方所采取的完整策略的展现。考虑到基地跟帝国自始至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这个意义上,无论阿西莫夫有没有意识到,《基地三部曲》就是对冷战或消除冷战国际关系的一种全方位思想模拟实验。使命感驱使着的谢顿和他的追随者在银河系的边缘建立起端点星。端点星是一个基地,用来面对强势的银河帝国。敌强我弱,远走他乡的端点星居民韬光养晦,他们一方面看群雄崛起、鹬蚌相争,另一方面极力保留自己的空间并积蓄实力。随着力量的此消彼长,他们不但会在恰当的时候采用商业规律制衡对手,更会以科技展现出的实力来制胜对方。在国际关系中他们巧用连横合纵,更懂得要等待对方自身的弱点爆发。他们理解人的重要性。面对颠覆性创新,他们巧用人文和社会科学,最终战胜了敌人。
未雨绸缪是战略成功的关键
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小说中最让人钦佩的,是他对时间、时机、实力等概念的使用。要在时间上将三万年压缩到一千年是小说中端点星人的目标所在。如果说今天的世界正在逐渐陷入冷战的窠臼,那么阿西莫夫的思路是否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长远的发展上去理解和思考时间,他提出让强势在时间中化为弱势。所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国家管理者去认识和思考。
文章插图
时机是“基地”系列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从谢顿跟帝国之间的交涉,到谢顿给端点星设置的发展阶段,到每一个阶段的处置方式,都透露着对时机的把握和运用。在故事中,凡是把握好的时机都会带来自身的成长,反之则是鲁莽的失败。为了强调时机,阿西莫夫还采用锦囊妙计的方式,给后人以方针政策,让他们站稳脚跟、面对强敌。相比时间和时机这种完全无法控制只能把握的因素,阿西莫夫更强调可控因素的掌控,认为这才是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编纂《百科全书》去保全知识,到通过端点星保全人才,再到通过运作去保存实力,未雨绸缪是小说中蕴含的战略成功的关键。没有对基地的设计,就没有第一波战略缓冲时间的获得,而没有对第二基地的设置,就无法在新危机出现的时候做出合理和紧急应对。从战略思维、冷战、国际关系等方面去研究“基地”系列小说,能得到许多管理学和战略科学方面的启示。我们甚至可以引用华为和鸿蒙作为例子。略微有点遗憾的是,阿西莫夫站在上一次冷战的开始节点对未来的一系列看法,并没有被上一次冷战的参加者所认真理解,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如果现在我们坐失良机,忽视他作品中的含义,可能也会在未来后悔。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关于阿西莫夫作品跟冷战关系的论述,但有些故事可以作为佐证。在上世纪60-80年代,西方科幻作家的政治观点分野明显。罗伯特·海因莱因是主战的,而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波尔等是主和的。主战派觉得意识形态之间应该决一死战,主和派则认为,国际秩序需要通过友好的协商来确定,需要通过理解对方,共同增进人类福祉来解决。主和派中的阿西莫夫不喜欢坐飞机,所以没有能参加在日本和欧洲分别举办的、沟通东西方作家关系的科幻大会,但他还是身体力行地发表文章,通过民间对另一个世界表示友好,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觉得,恰恰阿西莫夫这样的有社会责任感且有智慧的作家,主张通过非战争手段进行社会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上层决策者,阻止了他们将这场冷战发展成热战的进程。而阿西莫夫提倡的用沟通、发展、尊重科学等方式去解决当前问题的做法,至今仍然是维护国际关系的一个标准的、益多害少的做法。
推荐阅读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武当山上的“夺命龙头香”,百年来殉命者不计其数,如今稍有改动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他拿遍台湾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式作品,最后一部却很“怪”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绘事春秋
- 农村俗语“老屋住人百年不塌,无人居住五年就垮”,老话在理吗?
- 他只活了30岁,因妻子的离世,被称为百年难得“最深情”的男人!
- 东城:2021年第一课——“亢慕义斋”见英烈 建党百年话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