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携手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举办的《东织西造 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25日开幕。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展览选取江南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丝织文物和法国里昂为代表的欧洲丝织文物精品,着重展示了中国传统丝绸和丝织技术对西方丝绸和丝织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展现中国丝织业在文明交流碰撞中的融合创新。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江南是中国最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欧洲是西方最有艺术气息的所在。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印象传入欧洲,江南文化的温柔唯美就在欧洲人的心中扎根。在丝绸织造领域,十六、十七世纪以来,江南织造代表了中国丝绸的最高技艺,而法国里昂丝织业则成为欧洲丝绸的巅峰时刻。沿着丝绸之路,江南丝织业与欧洲丝织业延续了数百年的对话和交融,这种交流与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转型链接,为中国丝绸文化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东织西造 锦绣生活”以中国丝绸对欧洲的影响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主题,让“丝绸命运共同体”中的江南和欧洲这两个丝绸中心进行一次跨时空对话,反映中国丝绸在生产、传播过程中对世界丝绸文化的影响,体现“一带一路”下的东西方丝绸文化交流,印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展览包括三个部分:“缱绻一缕丝 成就百种花”讲述中国的耕织传统和丝质生活,“客从西北来 遗我翠织成”讲述欧洲的丝织工业和丝绸艺术,“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讲述中国传统丝织业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向现代丝织工业的转变。
展览展示了中国历代丝绸残片、明清江南丝绸精品、欧洲丝绸精品、中西丝绸服饰精品和生活器用中的丝织文物,共计139件/组。这些文物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63件。值得一提的是,曾向上历博捐赠300余件海派旗袍的中国台湾收藏家王水衷,还为本次展览特别提供了珍贵的露香园顾绣展品。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展览以情境复原式陈列,将中西丝绸丝绸分别置于“兰闺读画”和“巴黎沙龙”两个中西故事场景中,讲述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在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呈现出更多元的发展,丝绸从中国走向世界,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全球共享。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为烘托展览氛围,江南园林、欧洲花园和跨时空艺术场景,在辅助展品陈列之余,为观众提供富有设计感的打卡坐标,为博物馆的展陈与大众生活兴趣的结合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此外,视频短片、多媒体展项、二维码和互动游戏的设置,则让观众能多层次感受到丝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通过手机将“文物带回家”。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丝绸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广泛影响,并思考未来的中国丝织业如何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自我,传承工匠精神,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提升。
链接:重点展品
战国 对龙对凤纹锦
从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到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看中国丝绸如何“输出”欧洲?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