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阳铲 , 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 , 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 , 让“失传的宝物”面世……近日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让网友们化身“考古学家” , 亲身体验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失传的宝物”与袖珍版洛阳铲 。河南博物院供图
“手套一戴 , 是考古学家的感觉了”
开盒一把铲 , “宝物”自己挖 。看到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帖 , 网友莉莉一下子就被“考古盲盒”吸引了 。时隔十几天收到这份沉甸甸的快递 , 她立刻开始埋头“考古” , 还向网友图文直播了“宝物马首”面世的过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宝物”刷去泥土 。受访者莉莉供图
“拆盲盒时特别有‘考古人’的代入感 。”莉莉分享道 , “挖掘10分钟左右就探到东西了 , 之后就会很小心 , 想象自己是考古队的一员 , 用小刷子慢慢刷 , 生怕破坏到‘宝物’ 。”除了收获的喜悦 , 这段“考古”经历更让她切身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难:“挖盲盒已经很累了 , 而考古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探测和实地挖掘 , 对待真正的文物还要更耐心、细心 。”
除了莉莉开出的“马首” , 杜岭方鼎、武曌金简、青铜虎符等20余件珍贵文物的迷你版也随机分布在盲盒中 。盲盒附带的袖珍版洛阳铲等“考古钻探工具”、包裹着“文物”的洛阳北邙山土壤 , 更为这段“考古”经历增添了几分真实感 。
考古+盲盒 , 博物馆文创迸出新火花
考古体验类文创搭上盲盒概念的“快车” , 古老的文物和时兴的玩法碰撞出了新火花 。为了模拟考古工作的未知性 , 除了“宝物”随机出现的设定 , 盲盒还设置了挖空的比例 。有网友分享 , “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体验吧 , 一铲子下去可能有宝 , 有可能啥都没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失传的宝物”盲盒 。河南博物院供图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品牌运营主管刘维介绍 , 团队设计“考古盲盒”的初衷便是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 , 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中国古代文化 , 通过营造一个个独立的“考古现场” , 让大家切身感受通过考古发现历史的瞬间 。此外 , “考古盲盒”还引入了“动态文创”的概念 , 外包装经历了12次修改 , 版本也数次迭代 , 在使用者反馈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 。
别出心裁的“考古”体验、切中潮流的盲盒概念、根据反馈不断优化的设计理念等 , 让“考古盲盒”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
创意+热爱 , 文创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网友通过拆“考古盲盒”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 , 游客购买惟妙惟肖的“文物雪糕”拍照留念……近年来 , 一款款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马首”经“考古发掘”面世 。受访者莉莉供图
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 , 正反映出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 。《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 , 与2017年相比 , 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络成交规模翻了3番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中 , “文博文创”被列入“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 。近年来 , 博物馆文创领域逐渐形成了“线上购买+线下参观”的模式 , “把传统文化带回家”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
推荐阅读
- 六大国家一级国宝文物,最后一件确实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铁证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六大国宝级文物中的国宝,最后一件绝对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NEOGEO视觉史》一本值得收藏的回忆
- 章公祖师案入选法院年度十大案件:开辟追索流失文物新路径
- 这四位白金作者竟有八本经典小说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原因有四
- 玩收藏眼力决定水准,资金决定珍稀
- 玩收藏︱快乐很重要
- 文物之劫:唐太宗的昭陵二骏是怎样流落到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