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这部书距离现在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读过这部书的人不计其数。
其中有两个人对《易经》的喜爱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位是我们熟悉的孔老夫子,另一位是南宋的叶采。
孔子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叶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诗。
文章插图
孔老夫子曾经很自信、很得意地对弟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认为最起码在“十室之邑”这个范围内,没有人比他好学。其实这么说是比较谦虚的,放眼整个天下,比孔子更加好学的人估计也没有几个。
孔子曾感叹“加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开始对《易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文章插图
实际上晚年的孔子对《易经》确实是手不释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三不是具体指三次,而是很多次,韦编三绝就是编联书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也因此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还有人以此为素材创造了古琴曲《韦编三绝》,也叫《孔子读易》。
文章插图
到了宋代,纸质书籍开始比较普遍,“韦编三绝”的故事不太可能重新上演。但是南宋的叶采先生通过一首诗巧妙地为我们展现了自己对《易经》有多么入迷。
叶采先生曾跟随朱熹的学生蔡渊学《易》,他对《易经》的痴迷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亚于儒家的祖师爷孔子。
春天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的一个季节,花红柳绿,春风宜人。许多人都喜欢在春天和家人或者朋友出去踏青游玩。像笔者这种平时很宅的人都会出去游览一圈。
【这两人对《易经》堪称痴迷,一个留下一个成语,一个留下一首诗】
文章插图
孔子的弟子曾皙更是表示,自己理想的生活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夫子也很赞同学生的理想。
叶采先生却不一样。别人都出去享受美好春光,而他却整个春天都在家里读书,而读的书正是《易经》,有诗为证: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已多时。
春天来临,雀鸟在屋顶欢快地嬉戏,影子投在作者的书案上面。春天的景色那么美好,可是作者却宅在家里。而且一宅就是一整个春天,花都已经凋零了,花瓣随风飘入作者的砚池。原来作者是读《周易》着了迷,看到落花才觉察到春天已经过去了。
文章插图
叶采先生真的是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
(作者:弹琴的书呆子,生于“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2008年读高中时开始研读《易经》,2014年开始自学中医。微信公众号:tqdsdz)
推荐阅读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2021年全国仅此一副的对联,堪称“神联”,写尽了人生
- 张无忌有两位传人,两人虽得了张无忌“真传”,却死于同一人之手
- 张孟谈:人品堪称“战国谋士第一”,用“术”比申不害还早100年
- 宋陵石虎石羊堪称标配,为宋朝独有,其寓意深远,也是盛世的象征
- 此人堪称梁山第1好汉,武艺高强功劳大,却因3个原因逐渐被边缘化
- 《易经》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极其落后
- 方腊麾下第一猛将, 堪称梁山好汉收割机, 一举干掉5名梁山好汉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7副对联,堪称千古绝对,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