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隋唐时期,原本的青灰砖瓦开始多了一丝“颜色”(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印铭文砖
砖瓦艺术进入大发展 , 多了一丝“颜色”
除了出现专业制造砖瓦机构 , 砖瓦的烧制技术和产品也有了创新 。北魏时期出现滴水瓦的原型——花头板瓦 , 工匠在该板瓦的大端捏制出波浪形以利于散水槽 , 散水槽可以使雨水流下后呈分散状态 , 减少对房屋地基的冲击 。隋唐时期的滴水瓦在花头的基础上逐渐向垂直方向拉伸延长 , 形成三角盾形的滴水檐 , 这种盾形结构的用途与瓦当相似 , 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对椽子、檩条的侵蚀 , 此外还可以为图案设计提供空间 , 起到美化、装饰屋檐的艺术效果 。后世沿袭使用一直未变 , 仅仅是在图案和尺寸上作出细微改变 。
隋唐|隋唐时期,原本的青灰砖瓦开始多了一丝“颜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唐|隋唐时期,原本的青灰砖瓦开始多了一丝“颜色”】滴水瓦
北魏时还开始在建筑上采用琉璃 , 这促进了瓦逐渐向琉璃化、炻质化过渡 。位于山西大同市的北魏平城遗址中曾发现琉璃瓦碎片 , 胎质含细砂、釉作浅绿色 ,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琉璃瓦 , 但此时实处于初创阶段 , 琉璃瓦质量不高且对使用方面没有严格的制度 。隋唐时期将琉璃瓦的制造与使用发扬光大 , 在大型皇家、官府、祠庙建筑中广泛使用琉璃瓦 , 并配套使用建筑彩绘技法 , 使色彩建筑的基调完全确立起来 。
隋唐|隋唐时期,原本的青灰砖瓦开始多了一丝“颜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魏琉璃瓦
在瓦当艺术方面 , 秦汉时期一直使用平面二维的文字或图案样式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浮雕艺术逐渐兴盛 , 瓦当作为装饰建材的代表也逐渐向凸浮雕式造型过渡 , 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是莲花纹和兽面纹 , 凸起不甚明显 。隋唐时期继续发展模制浮雕技术 , 制造出凸出感、立体感极强的瓦当纹样 , 主要流行花草纹、龙纹和兽面纹 , 并由凸面图案瓦当制造技术应用到地砖制作中 , 制造出大量图案各异的莲花纹、忍冬纹方砖 。
在皇家建筑中常常用作铺地砖 , 大明宫、华清池出土莲纹方铺地砖皆为实心模制 。砖以双圈弦纹分砖间内外两区 , 内区中间为12瓣莲花纹 , 外区四角为葡萄蔓枝叶 , 最外侧边际为联珠纹 。这些铺地砖与石雕莲花纹柱础、窗楞构建搭配分部 , 有效提升了建筑物内部的装饰效果 。
隋唐|隋唐时期,原本的青灰砖瓦开始多了一丝“颜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莲花纹方砖
在唐末五代为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复杂装饰图案效果 , 出现了(彩绘)砖雕技术 。代表为咸阳彬县五代时期冯晖墓彩绘乐舞砖雕 , 这批砖雕共出土56块 , 作为墓室壁面装饰 , 分别镶嵌于该墓甬道的东西两侧 , 每两块砖上下合拼成一个整形人物 , 共计28人 , 甬道两侧各14人 , 其雕刻内容为吹、敲、弹、跳的男女乐舞演奏队 , 雕刻技法成熟 。从建材制造技术方面来看 , 这开创了砖雕技法的先河 , 从此以后砖雕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开始迅速流行 , 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 , 最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承载物 。
陶砖使用的突破 , 兴教寺塔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陶砖建材的使用方面有所突破 , 汉代多用于地下墓室的砖结构建筑技法到北魏已逐渐运用到地面建筑上 。据文献记载北魏著名的洛阳永宁寺塔就是砖木结构佛塔 , 隋唐仍然使用砖来搭建佛塔 , 充分发挥了陶砖本身具有的抗压、抗腐蚀性 ,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唐代砖塔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兴教寺三塔为纯砖结构佛塔 , 位于西安城南约20千米处少陵原畔的兴教寺内 , 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 ,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