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这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都气愤万分,愤愤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民谚的由来。
文章插图
其实,古人的这种思想也很好理解,因为,在先民的心目中,一个人的名字是非常神圣的,不唯君主,就是普通人家的长辈姓名,外人也是不可以随便喊的,否则,在当事人看来,也是对自己与家人的大不敬。记得中小学时代,如果有同学直呼自己祖、父辈的名讳,那是会激人奋起反击,与之干上一仗的。古时不但要避皇上和名人的讳,还避恶人的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憎讳”。唐肃宗最看不起安禄山,以其为国仇恶闻其姓,把当时有“安”字的城市名一律改掉,一口气就改了几十个城名。比如,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宝安县被改称为东莞县,东莞县得名至今,已有1263年的历史了。
文章插图
那么,不让世人写“五福临门”的乾隆,这是谁避谁的“讳”呢?他这是在避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的“讳”。清世祖顺治帝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五福临门”中间的两个字就是“福临”,正好是顺治帝的名字,所以,作为玄孙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才下诏全民回避“五福临门”的。其实,“避讳”之举,也是劳民伤财的陋习,一字之改,影响的可是全天下,比如地名之改,所有的公文档案都得随之更改,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啊。当局者也知道此举的不当,所以,有些皇帝即位后,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生僻字,以减少与民间常用字的冲突。清世祖福临入关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曾下诏布恩,特许臣民可不避讳福字,诏曰:“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
文章插图
但是,顺治这样的“初心”并没能保持下去。到了乾隆朝,政局已稳,满清统治者再无顾忌,于是,“五福临门”这种常用的吉祥语终遭禁止。不仅如此,有清一代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其中就有许多是涉及避讳内容的。比如,康熙年间,因明大学士朱国祯生前在经清人庄廷鑨冒名出版的《明书》中曾直书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辗转株连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订、校阅、写序、署名、刻字、印刷、卖书、藏书、官员等达数百人,处死刑者七十余人。再如,雍正年间,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试题,经人告发说题中“维止”二字是暗示将“雍正”砍头示众,病死狱中惨遭戮尸枭首,儿子处斩,兄侄流放。
文章插图
避讳本是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给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戕害。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避讳制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但它所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它所代表的“人名合一”的迷信思想也仍有一定的市场,这与现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