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副中心图书馆:拟采用智慧机械书库提升藏书量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张璐)城市副中心绿心西北角,图书馆、剧院、博物馆三大建筑正陆续完成地下施工“冲出地面”。新京报采访人员现场探访了解到,作为外观最别致的建筑,副中心图书馆将像一枚玉玺印章,印落于城市绿心的画卷上。
探访副中心图书馆:拟采用智慧机械书库提升藏书量
文章插图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模型。摄影/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宁
屋顶144片“银杏叶”构成森林伞盖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六环公园边的“书山智库”,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它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方正、赤色的外形恰似一枚玉玺印章。
图书馆屋顶以银杏叶片为灵感,144片形状各异的银杏叶片装饰铝板拼接,构建出宛如森林伞盖般的结构。森林伞盖下,144根巨型钢柱屹立在图书馆四周。图书馆屋顶还将设计线性的水景,与周围真实水系“串联”。
采访人员在施工现场看到,9根巨型钢柱已经矗立起来。中铁建工生产经理张立华介绍,目前工人正在加工厂制作“叶片”装饰铝板,未来钢柱和“叶片”将通过类似“脚指头”的铸钢件装配起来。“第一部分50根钢柱建好后,我们将集中把50个叶片提升到半空中,安装在钢柱上。”
探访副中心图书馆:拟采用智慧机械书库提升藏书量
文章插图
工人们在副中心图书馆现场施工。摄影/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宁
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日接待量可达8000人次
采访人员从该项目全过程代建单位北投集团获悉,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未来将与首都图书馆功能互补,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架阅览区、智慧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量约为5000至8000人次。
传统图书馆采用密集书库方式存放库本,书库占地面积过大、使用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专家多次论证,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在地下一层拟采用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化智慧机械书库,以信息处理和物流组织为依托,提升藏书量和检索效率。库本书库设计藏书能力约为650万册。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二层将设置古籍文献馆和艺术文献馆。其中,古籍文献馆是集古籍典藏、阅览、展示、修复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馆;艺术文献馆设置北京声音区、听音区、观影区、自助体验区等,打造小型化、多样化的专业影音鉴赏空间。
探访副中心图书馆:拟采用智慧机械书库提升藏书量
文章插图
图书馆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山间树下”读书,营造被大自然包围感
在效果图上,图书馆的玻璃幕墙高大通透,未来,大量阳光照射进来,可让读者恍如被大自然包围。
不过,打造如此大规模的玻璃幕墙并不容易。张立华说,由于16米高、16厘米厚的大玻璃配置较高,需要2-3个月定制加工周期。由于大玻璃相互之间的夹角不同,80%的大玻璃每块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换性。
同时,玻璃幕墙部分高度达到了21米,考虑到21米高的玻璃幕墙难以运输和制作,施工方把16米高和5米高的玻璃“粘在”一起。大玻璃安装后,工人在现场施打结构胶,现场施打及后期养护均需恒温、恒湿环境。“为了让视觉效果更加通透,玻璃支架没有框架和龙骨,专业技术人员对玻璃承重、抗风性等进行了反复测验。”
采访人员了解到,图书馆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图书馆将打造“山谷门厅”,内部营造高低起伏的“地形”结构,读者身处于建筑物内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山顶山谷交错的切身感受,享受到“山间树下”的观览体验。
目前,副中心图书馆部分地块已经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施工阶段。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建筑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验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