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亲王想不开竟全家自焚,专家:因为他父亲是陈友谅( 二 )


 大明亲王想不开竟全家自焚,专家:因为他父亲是陈友谅
文章插图
(屠杀大臣时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却对儿子们百般纵容,不管他们犯了什么罪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大明亲王想不开竟全家自焚,专家:因为他父亲是陈友谅
文章插图
(上图为朱棡和朱橚)对大臣如此残忍无情,那么对儿子们呢?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在老朱看来只有自家人才最信得过(所以老朱还给了藩王们“靖难勤王”的权利,这也给后来朱棣造反提供了大义名分)以后孙子朱允炆的江山还得靠着这些叔叔来守护呢!所以在太祖末年的景象是:功臣元勋们稍有不慎就全家人头落地,而亲王郡王们凶残暴虐却无人追究。不得不说,朱元璋对自己不成器的儿子们简直宽容到纵容。晋王朱棡“藏兵五台山,反形已具。”,这个货都已经明目张胆的藏兵五台山打算造反了,纵使不死也得废掉王爵免为庶人吧?但在太子朱标的恳切请求下,朱棡同学屁事儿没有,竟然还能继续当着藩王!—“或告棡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连自己造反都能被赦免,更何况朱梓只是被牵连?除了朱棡,朱橚也是个不怕死的,这老兄明着违背太祖“藩王不得擅离封地”的禁令,大摇大摆的前往凤阳,结果如何呢?留朱橚在南京,由他儿子负责封地事物,过了两年,这哥们又被赦免,照样大摇大摆的回去接着当王爷了.......您对比一番,这朱梓这点儿事压根就不叫事嘛!所以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个道理,他还怕朝廷手段狠辣吓着孩子,特别派人对他进行安抚,儿子是没啥出息但终究是自己骨肉,骂一顿,重罚一番也就过去了(帝遣使慰谕)。
 大明亲王想不开竟全家自焚,专家:因为他父亲是陈友谅
文章插图
但朱梓却如此毅然决然的去寻死,这就让整件事都透着这么股邪劲儿,明明罪不至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身份尊贵的亲王如此想不开竟然自焚呢?毕竟太祖的儿子不少,不管犯了多重的罪,顶多即使痛骂一顿,关个一两年啥事儿都没有,敢于去死的,就只有朱梓一个。于是文人们开始乱开脑洞,首先朱梓的身份比较敏感,加之死的如此蹊跷,难不成这里头有情况?于是我们就在《罪惟录》里看到了这样个故事:陈友谅战死时达定妃已怀有身孕,贪爱她美色的朱元璋未察觉便抢人入宫,由于隐瞒的好,没多久达定妃就生下了陈友谅的遗腹子朱梓,朱元璋还浑然不觉喜当爹把朱梓当亲生儿子一般看待。等到朱梓年纪渐大前往就藩时,达定妃才告诉儿子真相,朱梓的生身父亲其实是陈友谅,母亲忍辱负重数十年,为的就是让朱梓长大以后为陈友谅报仇!于是朱梓从金枝玉叶的朝廷藩王变成了背负血海深仇的前朝余孽,但这杀父之仇不能不报,朱梓来到封底长沙后时刻准备复仇,这货甚至还在铜牌上写了“宁见阎王,不见父皇”(有的文章里写的是贼王,不过《罪惟录》里的确写的是父皇,也就表明朱梓与朱元璋势不两立,宁可去死也不愿认贼作父),而朱元璋知道了在长沙的朱梓很不安分,意图谋反,更探明到了朱梓不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生生抚养了仇敌的儿子十几年!大怒的朱元璋派遣魏国公徐辉祖率军讨伐,而朱梓自知不免,干脆抱着孩子在城头绕了三圈后将那面嘲讽朱元璋的铜牌扔下,回宫后全家自焚而死。您还别说,这样似乎也能解释朱梓为什么要如此毅然决然的去见阎王,逻辑上似乎也说得通,难道朱元璋真的当了冤大头为陈友谅养儿子?
 大明亲王想不开竟全家自焚,专家:因为他父亲是陈友谅
文章插图
(陈友谅表示,我都死了六年了,这货还是我的遗腹子?)回答:纯属子虚乌有,凭空捏造。这事儿都不用找什么专家,我就能回答您了,首先朱梓可能是陈友谅的儿子么?绝无可能,公元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中流矢而死,部将们拥立陈友谅之子陈理为帝,次年朱元璋兵临城下,还是小屁孩的陈理只能无奈出降,同年达定妃被朱元璋纳入后宫,那么作为“陈友谅遗腹子”的朱梓是啥时候出生的?公元1369年,距离陈友谅嗝屁已经六年了,难不成这朱梓是哪吒降生,在娘胎里足足呆了六年时间?退一万步说,老朱要真被陈友谅给绿了,这遗腹子也应该是朱梓的同母兄长齐王朱榑,朱榑生于公元1364年(正是朱元璋攻灭陈友谅,宠幸达定妃这年),这个时间段相对更加敏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