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了这么多年的春联,关于贴春联习俗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 二 )


胡军饰演的朱元璋此时的对联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其一,对联不再刻写到桃符上而写在红纸上,用红纸书写不但成本低,而且寓意十分喜庆,这一习惯也延续至今。其二,对联在创作水平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创作日渐与桃符相分离,在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艺术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字数不断增加,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五言或者七言,题材也由文人之间的典故文化扩展到民众的生活百态。
 贴了这么多年的春联,关于贴春联习俗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
文章插图
写在红纸上的春联到了清代,春联发展到繁荣乃至全盛时期。南怀瑾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在文学方面有一个境界上的演化过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代则是对联。清朝时期的对联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用处极为广泛。清人周世德曾说:“今夫对联之相需也,亦甚广矣。自门庭楼阁、厅堂书室、园亭台榭、寿诞婚嫁、文武科第,以及市井僧道寺观、翠馆优场,春夏秋冬,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无处不用。”意思是说,对联在空间上从高雅的门厅楼阁、书房花园,到市井社会中的道观寺庙,乃至娱乐场所,都有存在,从时间上来说则贯穿了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其二是对联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八股文主题、构思、文气、用笔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们在写对联时开始模仿八股文,要为对联写一段序言以对其做一个简要介绍。到清代中晚期,则出现了大量挽联性质的对联,此外桐城学派的复兴也使得对联更加的散文化,更富有文学色彩。
 贴了这么多年的春联,关于贴春联习俗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
文章插图
大明湖里的一副对联文史君说对联自唐末五代产生之后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内容不断成熟,形式更加多样,在时空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如今的对联内容多以祝福语句为主,虽然其文学性不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其所承载的祝福与希望却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期盼的。参考文献张小华:《中国楹联史》,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杨甜:《对联的承袭与演变——基于认知传播学视角的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作者:浩然文史·刘越)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