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科举制一千三百余年,因此而兴盛的官僚家族不在少数,自然也就有了不少人为之奋斗,伴随而来的舞弊现象也是屡禁不止,在此期间发生了诸多著名的科场案。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起科场案,也是科举史上最后一桩,而涉及的人物竟然与鲁迅有关。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的,“你们抓鲁迅,关我周树人何干”
文章插图
事实上,鲁迅原名周树人,祖父是周福清,是同治十年的进士,此后被钦点为翰林院的庶吉士,然后被下放到了江西下属的一个县做父母官,可以说鲁迅原先的家族属于不错的小康之家。当然,我们也知道清末腐朽的官场背景下,空有功名还仅仅是第一步,资质能力也绝非第二步,关键还要有善于打点的能力。
周福清便是如此,虽说已经是知县了,然而不够圆滑世故对于上司不懂得迎合而被弹劾罢官回家,给出了理由便是才能低下“照例以原品休致”。不过,尝到了甜头的周福清可不放弃,在朋友的指点下,一年后买了田地的周福清又捐了一个候补官员,得了内阁中书一职,一个从七品的小京官,不过正常来说也受用了。
文章插图
在书中鲁迅还这样写道
“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到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后来在弟弟周作人的书信中以及清廷修编的史书也有着诸多记载,祖父周福清由于科考改变了耕读之家的命运,虽说后来并不顺利,但却也在乡里乡外有着“高大光辉”的形象,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当时读书人普遍的人生理想。
1893年,周福清之母离世,自然也就要辞官守孝,而在此期间光绪决定开恩科举办乡试,缘由便是1894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
文章插图
周福清因为科考而光耀门楣,自然希冀家族能够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而愿景便是放在了儿子周伯宜身上,然而考取功名需要的是资质,五十少进士不是说说笑的,几次考试都以落榜告吹。原本,周福清也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有恩科也是白走一遭,然而此番浙江乡试的主考官确是殷如璋,周福清的同年进士。
有了这一层关系,自然周福清便要运作一番,而周福清的“成功”也受到乡里乡亲的羡慕对象,考取功名才能更好地维持家族命运。因此,同族其他五位子弟也希冀一同在主考官殷如璋面前漏把脸。
文章插图
周福清修书一封,同时夹带着一万银元的空票,不过没成想殷如璋是个原则性强的人物,二话不说就将送信家丁拘捕,并交到苏州府进行审讯。这场科举案很快就水落石出,原本就没有什么好审查的,周福清被革职查办判处斩监候。
原本,周福清是要被秋后处斩,但由于当时清廷已经是内忧外患,周福清因此躲过一劫,1901年被释放了,然而周家也因此困顿。
文章插图
周福清即使在官场上不善于交际,但也不会傻到随便就行贿主考官,自然殷如璋与周福清早前就有私交,那么殷如璋为何能够不顾情面直接举报了周福清呢。
原来,事情还要从送信家丁说起,而周福清此番打点也确实考虑不周。原本,一切妥当,一万两银票已经装封准备呈献殷如璋,只差送信一事。周福清原本就不善于打点,因此就命家丁陶阿顺前往办事,然而这是一个鲁莽的汉子。
推荐阅读
- 古代武举科考开硬弓,力度180磅以上,现代人可能连弓拉不开
- 公元1499年,唐伯虎和王阳明都参加了科考,但状元却是另一位才子
- 隐元禅师|中国福建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一行访问日本万福寺
- 周福清|鲁迅说家道中落,那么他们家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几乎倾家荡产?
- 主考官|中国最后一场科举弊案——鲁迅的爷爷周福清“乡试舞弊案”
- 宋朝|宋朝科考刚开始是1年1次,为何改成3年1次?
- 探知神州|跟着科考队探雪豹足迹(下)探寻千年黑陶古技法
- 日币|花19万元收藏“日币”?被骗了!
- 淡定|同样科考中举,为何范进发了疯,而贾宝玉却淡定当了和尚?
- 鲁迅|改变鲁迅命运的“周福清行贿案”,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