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古人云:“君子如玉”,在古代,玉一直是德行的象征,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公卿大臣,无不以配玉为荣,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出自《礼记·玉藻》)
除玉外,配剑也是我国古人的雅爱,周、秦、汉、唐两千余年中,佩剑之风一直盛行不衰。西周至春秋时期,剑除佩带防身外,腰间悬剑也是当时表现地位身份的一种方式,非王侯、贵族不能佩之。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使铁剑开始投入使用,其锻制技术亦大有进步,由原来短而厚的青铜剑形制向长而薄的铁剑发展,最长者可达一米多。
玉、剑,这者在古代皆是贵族所佩之物,故古人就将其两者合一,最早于西周时期出现玉、剑的结合物——玉具剑。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历史上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第五子刘髆墓葬中出土的玉具剑,现已入藏于巨野县博物馆。
玉具剑,亦称“玉头剑”,即是剑首和剑柄等部分用玉石材料制成的剑,拥有剑首、剑格、剑璏(璏,zhì,玉制剑鼻)、剑珌四个玉饰物,其雏形起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晚期时,逐渐形成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样俱全的完整玉具剑。
剑首,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即镡,处于剑茎上方,只有一小块,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花纹,除装饰外,其材质也是区分佩剑者等级的标志。
剑格,亦称护手、剑镗,镶嵌于剑柄与剑身交接处,正视略成长方形,中部逐渐凸起一脊,侧视为菱形断面,穿孔有长方形、椭圆形和菱形,两面均琢有纹饰,在剑饰中数量最少。(亦有光素无纹的形制)
剑璏(zhi),或称卫、璲,镶嵌于剑鞘中央,正视为长方形,上刻纹饰,供穿带佩系所用,俗称文带,在几种剑饰中所占比例最大,以汉代出土和传世的数量最多。
剑珌(bì),或称摽,玉制,安在剑鞘尾端,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直身、体圆、较厚,战国早期时光素无纹,于晚期出现纹饰,以兽面纹和卷云纹为主。汉代时器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梯形,纹饰以螭纹为主。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汉朝时,光武帝刘秀曾赐玉具剑于冯异,形制为七尺长剑,每套四件。《后汉书.冯异传》载:“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冯异)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西周、春秋时期,玉具剑被视为宝物和身份的象征,在其之后千余年中,一直都是古代佩剑中装饰最为隆重,最为豪华高贵的佩剑,既可佩于腰间以显尊贵,亦可作礼仪、祭祀、墓葬之用。《说苑.反质》中载:“经侯过魏太子,左服玉具剑,右带佩环,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视。经侯曰:‘魏国有宝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国宝也。’经侯应声解剑而去佩。”《东宫旧事》载:“太子仪饰有玉具剑。”《史记·田叔列传》载:“将军欲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玉具剑|国家珍宝,贵族象征,古代玉具剑鉴赏
文章插图
从《说苑.反质》所记载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玉具剑在当时的地位和价值,足以比作国家之宝。图中为安徽天长三角玗汉墓群出土的西汉玉具剑,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