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质是流动的 , 要素的流动成就生命 , 生态在流动中得以伸延” 。 十年前 , 面对日益孤零的绿色斑块 , 马向明用绿道去连接 。 绿道串联了绿地 , 也连接了市民的生活 。 今天 , 河流水系这个自然界网络的支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 , 却受到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严重冲击 。 马向明再次以规划师的思考审视城市、产业与水的关系 。
“我们要全面理解河流水系的价值 , 恢复河流的生态网络功能 , 发挥它的文化和景观功能 , 以水为纽带 , 连接生产、生活和生态 , 迈出建设美丽家园的步伐 。 ”他呼吁 。 马向明认为 , 健康的河流有5个要素:流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物理形态(硬质化则变成渠而非河了)、岸边带 。 因此 , 要把黑臭水体变为“碧道”要做5件事:第一水资源保障 , 第二水安全 , 第三是环境 , 第四是水生态恢复 , 第五是景观系统 , 第六岸边的产业要进行转型 。
凭临“绿道”水岸 , 规划师进一步将污浊的河涌治理 , 恢复碧水生机 , 换上植被错落、让城市展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 跟着城市规划师马向明的精彩讲述 , 观众们仿佛漫步珠江碧道 , 在降温的寒冬 , 不经意和春天撞个满怀 。
吴宁 X 向海问药
文章插图
早在公元前4000年 , 当人类开始靠近海洋 , 中国古人就发现了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 。 《诗经》、《本草纲目》都有相关记载 。 目前 , 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 2004年起 , 我国国家海洋局启动专项 , 对全国从南道北沿海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历时5年的调查 , 《中华海洋本草》详细描述了1497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 。
“地球的表面有71%被海洋所覆盖 , 也就是说海洋是地球上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 那么它蕴含的生物的丰度是远高于陆地生物的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石溪大学访问学者吴宁说 , 处于中间层和下层的海洋动物要忍受缺少光照缺氧以及高压、甚至是高寒的极端环境 , 为了生存 , 海洋生物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 , 被我们天然产物化学家拿过来获得海洋化合物 。
至今 , 科学家发现了3万多种海洋化合物 , 其中一半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 。 “换句话说 , 海洋就是堪称一个巨大的‘蓝色药库’ , 海洋药物也是海洋给予人类最珍贵的馈赠 。 这些结构特殊的化合物 , 给复杂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
吴宁在演讲中提到 , 从发现海洋生物 , 到临床药物 , 中间往往是几十年的跨度 。 她从3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说起 , 讲述科学家向海洋问药的有趣经历 , 分享海鞘、文蛤等有趣的海洋生物如何成为抗肿瘤的良药 。
饶蜀行 X 东“筝”西行
文章插图
古筝从战国开始发源 , 流传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 , 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演奏技巧与充沛的情感表达 , 成为现代广为人知的民族乐器 。 “客家筝传人”饶蜀行 , 作为家族中第三代“子承父业”的音乐家 , 手执一方古筝远渡重洋 , 与7名来自6个国家的音乐人组成世界音乐的乐团 , 在海外传播古筝音乐后 , 从又回到广州立地生根 , 立志将古筝和汉乐传播和传承下去 。
“见到世界被我们的传统音乐所打动 , 传承的使命感就慢慢一点点累积起来 。 ” 饶蜀行的演讲以一首《平湖秋月》开场 , 当古筝的第一缕音符以水的姿态敲击在耳膜时 , 仿佛漾开了心底的湖水 。 筝声如语 , 筝韵如画 , 藉旖旎乐韵一幕幕展现的丰美画面 , 令观众们遐思神往 。
格致论道·湾区:两年携手海交会 , 打造跨国籍、跨领域的科学交流盛会
自2019年以来 , 格致论道·湾区已连续两年携手海交会 , 受邀成为大会主论坛和高端论坛 。 经教育部、欧美同学会等组委会最终评定 , 格致论道·湾区获得“2019年海交会最佳组织奖” 。
推荐阅读
- 青岛海科展:五年磨一剑,科技力量助力海洋强国
- 机器人在酒店偷偷照镜子,难道它们产生自我意识?人类该怎么办?
- 脑机接口发展失控,人类或将成为变形金刚,马斯克也很无奈
- 人工智能正在了解人类的“言外之意”
- 预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推出小程序
- 阿里达摩院发布2021十大科技趋势,人类有望借脑机接口超越生物学极限
- 大众推出电动车自动充电机器人原型,全程无人类干涉
- 网络|万物互联,更离不开网络文明
- 美国学者:中国科技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即将研发出无人驾驶的船
- 龙泉寺法师研发AI自动标点:给古文加标点,效果接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