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给你一封古人的情书


 冬至|冬至,给你一封古人的情书
文章插图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文/曹雅欣
冬至又至,日短又至;白昼至短,黑夜至长。中国旧俗里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为这个日子实在特殊,这是每年黑夜最漫长的一天、白昼最短暂的一天,就像是开启了寒冬的“至暗时刻”。
当然,这是因为太阳在这一天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在此日获得的光照时长最短。然而这么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日子,一向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人,自然是不会平白错过。从皇家到民间,都会通过一些独特的风俗,来积极参与到冬至这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里。

 冬至|冬至,给你一封古人的情书
文章插图
古代帝王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就拿明清两代来说,皇帝冬至要到天坛祭天。相应地,还有夏至到地坛祭地、春分到日坛祭日、秋分到月坛祭月的国事活动。这就是中国人的宇宙哲学,人之于天地自然,是敬畏、是尊重、是遵循规律、是深刻参与。
譬如说冬至,看似这是黑夜最占上风、对白昼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的一天,但也恰恰说明,从这一天开始,黑夜的阴气将一点点逐步消退、白昼的阳气将一点点逐渐上升,循环往复、阴极阳生。
中国人正是看懂了这种标志性时刻的意味,才对冬至这一天是如此看重——不是悲观地惧怕夜太黑、冬太长,而是乐观地看到白昼正一寸寸地复苏生长、春天正一步步地进发而来。
因此,冬至这一天,也是民间绘制“九九消寒图”的开始。从冬至算起,就进入了“数九”的日子,每九天为一个周期,到了第九九八十一天,就是冬的彻底终结、春的全面解封。
所以,人们往往会先画上一树素色梅花,花枝上共有81朵梅花瓣,从天寒地冻的冬至开始,每天猫在屋里用画笔染红一朵花瓣,到了第81天,一树梅花尽染、红梅花儿全盛,小屋中的画笔,就把屋外的春天给徐徐画醒了。
还有些九九消寒图其实是一幅字,最经典的就是一幅繁体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的描红书法。这九个字,本就是隆冬盼春朝的一句美丽诗歌;然而更精妙的是,这九个字每个字的比画正好都是九笔,也就是说,从冰雪冬至起始,每天在室内避寒时,描红一个笔画,等到81天过去,九个字全部描红的时候,就是室外春风已把桃李描红的时候。

 冬至|冬至,给你一封古人的情书
文章插图
所以,中国古人面对冬至是多么充满情趣!在国家层面,有皇室敬天礼地的仪式感;在物质食粮方面,有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饮食讲究;而在精神食粮方面,还有各种九九消寒图的趣味性。当北风呼啸、冰雪袭来、黑夜笼罩、万物萧瑟、寒意掠过荒秃的大地,中国人的心却没有干裂阴郁在这个黑沉冷寂的寒冬里,而是在炉火旁一簇一簇诗意花开、在热茶旁一笔一笔静待春来。
这正是冬至带给中国文化的哲思:至暗时,反倒是走向至明的开端;至阴时,反倒是转向至阳的起点。
所以在传统文化的“十二消息卦”里,从冬至开始的卦象,就成为“复卦”。复卦表示的意思,就是“一阳来复”“冬至一阳生”的理念,是天地从极阴开始走向阳气渐生的一个转折点,如同是在冰封大地的沉睡中,一缕阳气乍现、一阳复始。阳气日渐上升,直到立春开始,卦象衍生为泰卦,这就是“三阳开泰”这个成语的来历。
所以中国文化的思维是多么具有动态感、多么生生不息!永远不会把某种状态定格为固化的僵局,而是用充满哲理和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和拥抱这个世界的一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