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而要逼反叔叔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一代雄主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这恐怕也是让朱元璋临死也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 因为太子朱标的早逝才不得已选了这位看上去过于柔弱的孙子 。为了防止朱允炆压制不了朝中的功臣们 , 朱元璋将他们几乎屠戮一空 。陪伴在朱允炆身边的 , 都是些文人 , 朱元璋看到这些书生 , 又想起镇守各处兵强马壮的藩王们 , 担心尾大不掉 , 于是颁布一条圣旨:朝廷在必要时 , 可以下令“削藩” 。
明朝|建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而要逼反叔叔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元璋
朱允炆上台后没多久 , 为了巩固皇权 , 开始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只是建文帝的步子迈得实在太大了 , 自己的那些叔叔 , 在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下 , 被直接废为庶人 , 甚至被杀 。周王、代王、齐王、岷王被废 , 湘王朱柏全家自焚 。实力最强、野心明显的燕王朱棣 , 为了不落得和被废藩王一样的下场 , 在和自己的首席谋士 , “黑衣宰相”姚广孝密谋后 , 开始起兵“靖难” 。
明朝|建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而要逼反叔叔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允炆
“靖难”这个词不是朱棣的发明 , 朱元璋生前规定各地藩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 , 必要时得奉天子密诏 , 领兵“靖难” 。“靖难之役”本是以一藩之地对抗朝廷 , 实力本来极不均等 。但朱棣不但是军事天才 , 煽动人心也很有一套 , 连建文帝派去监视他的军队也加入靖难军阵营 , 宁王朱权因被朝廷下令削减护卫也与朱棣合流 , 他的精锐蒙古卫士“朵颜三卫”大大扩充了靖难军的实力 。靖难军直捣南京 , 一路上屡破朝廷军队 , 经过四年征战 , 攻破南京城 , 建文帝见大势已去 , 纵火焚烧宫殿 , 不知所踪 。朱棣夺取帝位 , 也就是明成祖(太宗) 。
明朝|建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而要逼反叔叔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棣
其实削藩这个难题 , 有一个现成的答案 , 那就是“推恩令” 。汉朝经过“七国之乱”后 , 汉武帝采用了主父偃的计策 , 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 。推恩令规定 , 诸侯国由长子继承改为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这样诸侯国就会越分越小 , 实力从之前可以和朝廷对抗 , 削减到只相当于一个县 , 再也无力作乱 。其实朱允炆继位后高巍、韩郁先后上书请用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 , 子弟分封于南;在南 , 子弟分封于北 。如此则藩王之权 , 不削而自削” 。朱允炆为什么不采用呢?
明朝|建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而要逼反叔叔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武帝
其实明朝的藩王制和汉朝的分封制有本质不同 , 汉朝的诸王在封国就藩 , 有大片
实土
封地 , 那些封国都是独立王国 , 可以施行法令 , 铸造钱币 , 拥有军队 。明朝的藩王没有封地 , 只有田庄 , 卫队数量严格控制 , 但边疆的藩王如燕王、宁王、肃王还担负着守卫边疆的责任 , 他们拥有边军的指挥权 , 实际掌控着边关的军政大权 。推恩令的关键 , 在于分裂王国的封地 , 诸侯的力量都是建立在封地基础之上的 , 封地的减少意味着实力大减 , 最终变成一盘散沙 。明朝藩王没有封地 , 推恩也无从推起 。
还有 , 推恩令这种明显是削弱诸侯的“阳谋”之所以能顺利实行 , 还和经过了“七国之乱”后剩余的诸侯力量弱小 , 而汉武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实力强大有直接关系 , 如果是在“七国之乱”前 , 诸侯强横 , 朝廷弱势 , 此时要是施行推恩令 , 只会让诸侯立即起来造反 。而朱允炆在朝廷缺乏精兵强将 , 自己的叔叔们兵强马壮又年富力强的时候贸然“削藩” , 简直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