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青年超7700万,“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独还是自由?
采访人员 | 陈晓珍
编辑 |
【独居青年超7700万,“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独还是自由?】1
2019年圣诞节 , 文可在哈尔滨见到了人生的第一场大雪 , 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文可一直期待看一次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 因为这场雪 , 文可维系了四年的独居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同样为了看雪从广东来到哈尔滨的小伙走进了她的世界 。
文可在2016年毕业后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 一个人租房 , 一个人看电影 , 一个人去旅行 , 她坦言:“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 ”无论是工作业务上需要的专业知识 , 还是日常的兴趣爱好 , 文可一直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状态 , 虽然独居生活给与了文可更多的自由空间 , 但文可也承认独居时候的孤独感偶尔也很强烈 。
文可从不认为自己会单身一辈子 , 在独居的时光里 , 文可也渴望爱情 。 文可一直觉得独居只是在权衡之下的一种生活空间的选择 , 并不会因为独居完全与这个世界隔离 。
学者豆小红在《城市独居青年群体的社会探析》一文中曾把独居青年分为三类:“主动外向型”、“顺其自然型”和“消极内向型” , 其中“主动外向型”意味着在工作之余还能积极参与人际和社会交往 , 而文可便是属于这一类 。 豆小红也认为由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享天伦、共团圆”的家文化 , 长期独居会使人产生社会疏离感 。
为自由选择独居 , 但也渴望爱情和婚姻
独居青年的另一个说法是“空巢青年” , “空巢”的字面意思为“空寂的巢穴” , 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 , 在现实中 , 空巢更多是指子女长大后因工作或者结婚需要离开父母 , 留下老人独自生活的现象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人口流动越发频繁 ,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 许多青年背井离乡 , 远离父母来到大城市发展 , 他们认为大城市有更多的包容性 , 能够满足更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 他们渴望在大城市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 但与此同时 , 一些远离家乡、远离家人的青年 , 就不得不面对独居生活 。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18年我国的单身青年人口高达2.4亿人 , 其中超过7700万人为独居状态 , 预计到2021年 , 这一数字会升至9200万人 。
独居青年人数不断上升的背后既有被动的因素 , 但更多是青年主动选择的结果 。 据人民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 , 绝大多数“空巢青年”是主动选择独居 , 其中 , 因“想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而选择独居的占比47.5% , 因“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别人不同 , 不想受到他人影响”而独居的占比39.2% 。 选择“一个人生活很方便”和“没什么特别的原因 , 单纯地想体验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别占比33.5%和32.2% 。
本文插图
数据来源:《“空巢青年”心态特点与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另据贝壳找房联合珍爱网发布的《90后独居人群网络调查报告》显示 , 当下90后独居幸福感超过孤独感 , 且女性比男性更享受独居状态 , 超七成90后认为未来独居将成趋势 , 甚至有超六成的90后有意向“购房独居” 。
文可告诉界面职场 , 在选择独居生活之前也有过合租的经历 , 但人一旦多了 , 生活上难免会有一些摩擦 。 当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时 , 文可就要尝试跟合租的室友进行沟通 , 时间久了 , 文可认为合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因此选择了一人独居 。
正如文可所言 , 独居生活时也会产生孤独感 , 但比起孤独感 , 文可在独居生活里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 一个人做饭 , 一个人去跑步 , 一个人看书 , 生活上的自律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
“其实告别了单身生活之后 , 我还是处在独居状态 , 因为是异地恋 , 更多的是在精神上有一个支撑 , 独居了这么多年 , 其实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 但如果在精神上有了更多的沟通 , 内心可能也会更加安定 。 ”文可说 。
推荐阅读
- 当年轻人也开始怀旧
- 「浮世绘」一位青年女歌手的艰难抉择—我的“京漂”岁月(上)
- 独居丧偶老人,紧握养老钱不给子女分毫,子女:那我就不给你养老
- 独居月租3万+大豪宅、房子说买就买,谁说离婚就过得很惨?
- 情感_未命中|找到“价值焦点”,告别自卑
- 一位63岁独居阿姨自述:我退休金7千,可我依然想要找个伴再婚
- 底层小青年高逸峰:90年代资产千万,5天赚280万,破产一夜白头
- 回顾老照片:50后、60后的青年,70后、80后的童年,90后的…都在这里了!
- 一个离婚独居阿姨说,躺在地下三天才明白一个人独居太可怕
- 克莉丝汀|因房子太破烂 独居老人将被罚每天2万多元!结局却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