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揭秘唐朝边塞诗双杰岑参、高适在四川的悲喜两重境遇

提到岑参和高适 , 作为唐代边塞诗最杰出两位代表 , 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他们的生平活动主要是塞外大漠 , 一定需要亲眼目睹、亲身体会那些壮美风光 , 才会写下那些流芳千古的雄浑诗篇 , 很少会将他们的经历和西南四川联系到一起 。
事实上 , 岑参和高适后来都在巴蜀待过 , 而且他们都是杜甫的朋友 , 甚至杜甫能够来成都栖身 , 一大原因就是有高适在这里做官;而岑参别号称“岑嘉州”——就是今天的乐山 , 已经说明他和四川的渊源 , 甚至岑参的最后四年岁月都是在四川度过……
诗词歌赋|揭秘唐朝边塞诗双杰岑参、高适在四川的悲喜两重境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岑参:从西北到西南 , 回不去的长安
绝大多数喜爱唐诗的都知道 , 岑参之所以成为著名边塞诗人代表 , 主要就是年轻时有两次从军西域的经历 。岑参效力于玄宗年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 , 与著名将领封常清结为好友 , 但是 , 他除了开拓眼界 , 留下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外 , 个人机遇方面却没什么实际收获 。
岑参回到中原以后并没有因为出塞而建功立业 , 正是肃宗时期与杜甫在长安认识 , 杜甫任左拾遗 , 卖力地举荐岑参 。之前岑参任监察御史 , 被举荐后任右补阙 。岑参和杜甫两人都是谏官身份 , 主要工作就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举动 , 以及国家大事决策 。
岑参十分尽职尽责 , 由于“频上封章 , 指述权佞” , 他不太注意说话方式 , 最终惹得皇帝不大高兴 。乾元八年(765)冬 , 岑参被任命为正四品的嘉州刺史 , 但是岑参由于心怀憋屈 , 并没有及时到任 。次年 , 岑参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川 , 实际算是他第五次入幕府工作 。等到大历二年(767)杜鸿渐回朝 , 幕府解散 , 岑参才前往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任刺史 , 前后两年多 , 由于名声和口碑极佳 , 不论当时人们的尊称 , 还是后世编辑他的诗文著作 , 岑参一直都被为岑嘉州 。
事实上 , 就像他拖延来嘉州任职 , 这并不是岑参所期盼理想的结局 。嘉州刺史 , 尽管名义上也是管理一州民政的地方长官 , 但当时嘉州偏远 , 从工作来说相对比较闲散 , 毫无疑问是被闲置的象征 。因此 , 出于排遣心情 , 岑参写了不少山水诗 , 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诗序“今者幽躅胜概” , 诗句“胜赏欲与俱 , 引领遥相望” 。又如《过王判官西津居所》“胜迹不在远 , 爱君池馆幽”等 。
诗词歌赋|揭秘唐朝边塞诗双杰岑参、高适在四川的悲喜两重境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蜀地风光秀美 , 让岑参流连徜徉于三江之畔 , 但一如早年在西域是为求取功名 , 如今年华见老的诗人 , 心中壮志未酬 , 他还是割舍不掉长安的繁华 , 包括时常想念故友们吟诗把酒的情景 。在闷闷不乐中 , 岑参写下著名的《招北客文》 , 北客是作者之自谓 。这是岑参模仿屈原《招魂》的体制 , 讲述蜀地的历史、地理、民族、气候等内容 。该文写:“大江沄沄 , 下绝地垠 。百谷相吞 , 出于荆门 。”还形容长江三峡:“三峡两壁 , 乱峰如戟……高如天霓 , 云外水积 。昼日无光 , 其下黑窄 。瞿塘无底 , 浅处万尺 。”表达欲乘舟东下 , 沿杜甫走过的路线 , 经渝州出夔门的意愿 。
杜甫大岑参三岁 , 永泰元年(765)五月 , 杜甫由水路离开成都 , 经眉州(今四川眉山市)路过嘉州 , 当时岑参正在嘉州 。但很奇怪 , 两人并没有见面相聚 。也许杜甫忙于赶路 , 所以没有在嘉州登岸 , 也可能杜甫当时不知道岑参在嘉州 。总之 , 杜甫在成都的几年里 , 二人确实没有直接往来 。
杜甫经过戎州(今宜宾市)、泸州、渝州(今重庆市) , 九月到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的云安古镇 , 距离县城十五公里 , 在长江支流汤溪河畔)停下来养病 。这期间 , 杜甫才给岑参有赠诗《寄岑嘉州》 , 前两句是“不见故人十年余 , 不道故人无素书” , 可知 , 两人在离长安以后 , 确实多年失去联系 , 杜甫对好友岑参的思念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