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至短,爱你至长|冬至 | 白日

2020年12月21日
18:02:12
转眼我们就将来到
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
“至”,极致也,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它是藏之终,生之始
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
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是大吉之日
因此,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
又被称做“小年”
然鹅......
同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吃什么”
南北却有不同答案
冬至这天,
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则更偏爱汤圆
然而,不分南北,还有一种说法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就是冬季已到了极点。
正如混沌初开之意,
人们以吃馄饨来象征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一起来感受一下这舌尖上的冬至吧
舌尖上的节气——冬至
刘学刚
冬至大如年,它是节气,也是节日。古人最重此节,谓之冬节、交冬、亚岁。三国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先秦以前,人们以冬至为岁首,欢天喜地过新年。这和冬至的节气特点有关。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韦应物《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这天,北半球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古人尤为看重这“一气”,视冬至为大吉之日。一阳初起,万物未生,冬至景象多像鸿蒙初辟之时,天地混沌为朴。夏至吃长面,以长长的面条描述深情的光线。冬至过节吃什么?“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冬至》),吃馄饨就是咬破混沌,创造区宇。
冬至来临,乳白色的炊烟从青瓦上袅袅升起,像天地间舒展的广袖。响声是有的,它蛰伏在地心深处,被上升的阳气一托,热情的柴火一煮,就在锅里沸腾了,咕噜咕噜叫得欢。汤沸频洒冷水,如灯笼似元宝的馄饨上下翻滚腾跃,宛若鼓涌的嫩芽拱动着土层,甚是喜人。俟其白白胖胖地浮起来,盛在碗中,热气腾腾,香气飘飘。千户烧火,万锅沸腾,这是人间最旺盛的阳气,它吸纳着地气之精华和水谷之精气。气始于冬至。冬天的人儿深受鼓舞,以欢乐祥和的名义庆祝这节气。

 白日至短,爱你至长|冬至 | 白日
文章插图
冬至习俗活动是如此的嚼头十足,喜迎新气象的行为艺术附丽在一种吉祥的吃食上。人们需要咬一咬,尝一尝,在咀嚼肌的鼓动下,打开身体的广阔宇宙,以敏锐地感受世界的新生。令人欣喜的是,就在这千家万户的咀嚼声中,佳雪呈瑞,嫩芽迸发,“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人惊早。香如芝草”(马钰《万年春》)。面皮柔软滑腻,内馅腴嫩爽口,汤料鲜美异常,冬至吃的是美味,品味的是民俗,是古人对宇宙的探寻,以及创造美丽新世界的内心吁求。
冬至日阴极而阳始,曹植谓之“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冬至节祭神仪式始于周朝,叫“冬至郊天”,祭品为馄饨。这得从馄饨的制法说起。以清水和面擀皮,擀为一些四四方方的白面皮,犹如冬日照耀下的大地。猪五花肉剁为米粒状的碎末,放入白菜碎,加酱油、精盐、葱末、姜末、麻油搅匀,这内馅被外皮包裹了,自是圆圆的一团,仿佛冬至时节的大黑夜。馄饨,是一种文化想象。馄饨就包成元宝形吧,吉祥。右手持筷子挑起馅料,搁在左手心的面皮上,沿对角线折成三角形,再把两角向中间弯拢,捏牢,馅料鼓鼓囊囊的,眼看着就要撑破面皮了,俏皮得很。
来一碗馄饨吧,就让美味征服味蕾。馄饨之妙,妙在皮薄馅足,有嚼头,易消化,老少皆宜。宋人陈著对素馄饨赞不绝口,有诗为证:“庖手馄饨匪一朝,馔素多品此为高。薄施豆腻佐皮软,省著椒香防乳消。”这馄饨加了些许豆面吧,面皮软得像蛋糕,吃到肚里特舒坦。古往今来,最奢华也最有情调的宴席当属唐朝尚书左仆射韦巨源所摆的“烧尾宴”,五十八道奇异食点,肴馔丰美,世所罕见。史上最诗意华美的馄饨也在鼓乐喧腾中闪亮登场,光彩夺目,人呼“二十四气馄饨”,以不同的花形和馅料制成的二十四种馄饨,造型美妙,味道绝妙,以此呼应二十四节气,极富文化韵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