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从小,就开始学习“行百善,孝为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优良的品德,首先要看他是否孝顺。
【 引以为戒|俗语“子女不孝,没有福报”,上句是对父母的忠告,不妨引以为戒】一个懂得爱护父母和心疼父母的人,心中一直怀有敬爱之情,对父母要有感恩之情。古语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善于孝敬父母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对他人的父母充满敬意之情。
文章插图
孝道在古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是否孝道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
孝道的核心就是尊敬父母、尊敬老人,而每一个人尊敬父母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做事都会以父母为核心,有的人会为给父母钱或者对父母言听计从。
一、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善意行为,首先应该讲究一个“孝”字,孝顺主要是在于人心,心里存有对父母的爱,用自己的真心来对待父母才是孝顺,并不是每次看父母经常买贵重的东西,就是一种孝顺的行为。
文章插图
穷人家子女没有钱,但是用自己的心来对待父母就是孝顺。所以说孝顺,在于“论心不论迹”,如果通过行为来判断孝顺,那么贫苦人家的孩子,就不能有孝顺可言了。
从古至今,孝顺父母是一个人必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孝顺父母也是做人子女的义务,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受尽了生育之苦,才能让宝宝有了一个健康的生命,所以父母对子女有养恩和生恩,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就要回报父母的生养之恩。
文章插图
孩子长大了如果不孝顺父母,不仅会遭到良心的谴责,还会受到街坊邻里的嘲笑,不孝顺父母的人没有立足之地。
无论男女如果不孝,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悲哀,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古代俗语说,“子女不孝,没有福报”。
封建宗教讲究“三纲五常”,其中有一条就是“父为子纲”。意思就是即使父母的行为不对,子女也会无条件服从。虽然作为子女应该遵从父母的意见,但是应该有选择的遵从,避免让父母陷入尴尬的局面,这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文章插图
俗语“子女不孝,没有福报”,上半句更为经典,就是“老人无德,一家遭殃”。
所说的“老人”说的就是家中的父母,也包括家族中的长辈,如果长辈在行为和言语方面没有德行,那么这个家族可能都会处于不好的状态。
二、老人无德,一家遭殃孝道是老人对自己要求,在道德方面对父母也有一定的规定。如果父母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做人做事方面,思想行为不端正,就会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文章插图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能够看出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孝道不仅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老年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应该有一个道德准则,不能够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倚老卖老”,平时做事应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考虑。
“老人无德,一家遭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这句话不仅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总结,也是生产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同时也是对人生的道德教导。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尊敬父母、兄弟和睦,一个家族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
古人说“父慈子孝”,只有父母对子女慈爱关心和照顾,儿女长大之后才能够对父母孝顺。反过来讲如果长辈们办事不讲道理或者偏心,都会导致孩子心里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矛盾。
推荐阅读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农村俗语“三九冰上走,过年露一手”,什么意思?道理在哪?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农村俗语“五羊六马,死了别剐”,老一辈人的告诫!
- 农村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最精辟,却鲜有人知!
- 俗语人穷不求娘家忙,富贵不住东南房,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