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舍生取义的一代名将欧阳深( 三 )


 欧阳|舍生取义的一代名将欧阳深
文章插图
“昭毅将军祠”为近年重建
 欧阳|舍生取义的一代名将欧阳深
文章插图
《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见证欧阳深不朽抗倭事迹浴血奋战 舍身殉国嘉靖四十一年秋冬,经过欧阳深等将领的努力,泉州地区倭乱稍定。但是北边的兴化府(今莆田市)却迎来一场惨绝人寰的陷城屠杀事件,此即兴化城的沦陷。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纠集大批人马包围兴化府城。广东总兵刘显奉令率兵700余人赶往增援,但因兵力单薄,兵屯江口桥迎仙寨不敢进,便派8名士兵去兴化府城联络副使翁时器。谁料,这8名士兵在中途全被倭寇截杀。倭寇挑8人换上明军制服,带着伪造的公牒前往兴化府城。府城守军不辨真假,让这8名奸细混入城中。该月二十九日深夜,8个奸细杀死西北角上守城的士兵,打开西门,大队倭寇蜂拥入城,到处杀人放火。兴化郡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通判李邦光弃城而逃。由于倭寇的屠戮,兴化全城军民被杀达1万多人,有的家庭甚至人丁尽绝,“哭声连门、死尸塞路”,整座兴化城变成了血与火的海洋。兴化府城是明代倭患以来东南沿海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倭寇攻陷的府城。消息传开,八闽震惊。福建道监察御史李邦珍上疏告急,明廷急调抗倭名将俞大猷任福建总兵,命令戚继光率浙师援闽。倭寇攻陷兴化府城后,盘踞城中整整两个月。城中断粮,尸骸遍地,腐臭不堪,倭寇遂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九日退出府城,在崎头堡(今莆田埭头镇鹅村)结巢。福建巡抚游震得见倭寇陆续撤出,以为敌方士气转衰,为减轻府城沦陷的罪责并挽回颜面,游震得檄令署都指挥佥事欧阳深率兵前往兴化剿倭。由于游震得之前屡次保举欧阳深,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所以欧阳深接令之后,立即准备起兵北上。有同僚提醒他说“莆非信地”,劝他别去。为什么说“莆非信地”呢?这是因为之前种种军报显示,每次倭寇进犯兴化,都有一些败类与倭寇内外勾结,或为其耳目、向导,或为其策划献计。明代莆田名臣康大和曾在《重建郡治记》中云:“倭寇内侵,土民响导。”更有甚者,一些客兵也成了内奸,在倭寇来临时,助其毁坏燉台、墙垣等。如此一来,真是敌友难分、防不胜防。欧阳深对兴化府兵有“内鬼”这一情况也不是不清楚,但他还是答曰:“事急不往,非义也!”为了一方百姓,他显然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刚入兴化境时,欧阳深先是屯兵濑溪,与贼对垒。后探知贼弃城前往崎头堡,遂入兴化城安抚城内黎民,而后继续率师东进。当时,戚继光部队正在赶往平海卫,而总兵俞大猷则统兵前去把截海口,防止倭寇从海上逃脱,刘显亦率部进逼贼巢。欧阳深奉遣应援,由陆路堵截倭寇。当欧阳深率军来到平海之东萧时,恰遇倭寇,斩敌首百余级,并乘胜追击。怎料,倭寇大部队四下来援,战况急转而下,欧阳深所率之部不过千人,被万余倭寇围住,敌强我弱形势十分明显。部将周冕等人都劝说欧阳深退兵以避其锐。但欧阳深因有檄令在身,高呼:“临难而退,非忠也!”与部将薛天申、周岳镇等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殉国。《忠节祠记》在描述这场战役时写道:“移日晚,(欧阳深)身被二枪,犹手刃二贼而死。”欧阳深在身中二枪的情况下,还手刃倭贼两名,难怪民国名人曾遒在《桐阴旧迹诗纪·读欧阳东田残碑》中称赞欧阳深“二枪中后歼二贼,慷慨就义真男儿。血洒河山气冲斗,忠悬日月身骑箕”。
 欧阳|舍生取义的一代名将欧阳深
文章插图
“明无祀公神位”据说是欧阳模亲设
 欧阳|舍生取义的一代名将欧阳深
文章插图
陵墓呈风字形展开古碑犹在 英风长存欧阳深的慷慨赴死,在令人扼腕叹息之余,也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明军的斗志。《平寇记略》称:“公扼其冲,力战而亡。一时部下争先赴敌,而天下之人服其烈。”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新任福建巡抚谭纶,召集俞大猷、戚继光和刘显举行军事会议,制定作战计划,决定以戚继光部为中路主攻,刘显部居左,俞大猷部居右,三路夹击倭寇。此役,明军大胜,倭寇惨败退人许厝负隅顽抗。明军四面包围许厝,顺风火攻,把倭巢烧为一片焦土,而后乘胜克复平海卫。这一役共歼灭倭寇2200多人,救出被掳群众3000多人。兴化府的倭患至此基本解除。是年五月,俞大猷亲撰《祭欧阳东田都阃文》,祭奠好友欧阳深。在文中,俞大猷也对东萧战役的失败作了深刻分析,认为游震得应该为欧阳深之死负责。其文称:“吾于东田之死,不能无悲,亦不能无恨……恨者谓为东田知己者,徒知其志之所存,不知其时之未可。羽檄交驰,督责日急,必欲其致此身而后已,正兵法所谓‘不知三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是谓靡军’。呜呼悲夫,知己者乃适以靡己!”意即正是因为游震得不断檄令欧阳深急进,才将他置于死地。其实那时明军已对倭寇形成三面包夹之势,稳妥合击的话,的确不用造成不必要的牺牲。朝廷在得知欧阳深壮烈牺牲后,“天子悼之,赐立祠祭祀,给棺殓费,荫子孙世袭指挥佥事”。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有司为立欧阳将军忠节祠,泉州府知府万庆、同知谭维鼎、通判潘璘、推官钟崇文、晋江县知县谭启等为立《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2018年,泉州城内在建设“小山丛竹”文化公园之时,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队从园区挖掘出了明代《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一方。石碑高3米多,宽1米有余。碑上所刻碑文,正是来源于赵恒撰写的《平寇记略》;而另一方《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现今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内。此二碑皆重现了欧阳深当年抗倭的不朽事迹。据介绍,古时这两块碑是立于欧阳指挥祠外的。后来祠废,则两碑附存于欧阳詹的“不二祠”内。如今观摩这两块古碑时,仿佛还能看见欧阳深身中二枪兀自苦战不倒的身影。《忠节祠记》对欧阳深有一句评价不得不提,其称:“夫死,人人能即;动事之忠,赴难之义,具才之美,守节之坚,与睢阴张(巡)、许(远),屹屹今古争雄,可能哉?”张巡、许远这两位唐代忠烈向来被国人称为“不二忠臣、无双国士”,而祠记将欧阳深比作是泉州的张巡、许远,认为他有“忠、义、美、坚”的品格,这一形容无疑彰显了欧阳深的历史地位。也让我们相信这位仗剑而起、慨然面对倭寇的武将,正是倭患时期民众心目中的真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