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员|她为革命绣红旗:记老游击队员郑六姑( 二 )


1931年春,闽西苏区内外情况日益严重,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郭炳霖蒙冤受难被错杀于永定虎岗,时年26岁。郑六姑获悉丈夫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时,泪如雨下,悲愤不已,几天吃不下饭。后经郭滴人、苏红爱的劝慰,她始终认定郭炳霖是为革命牺牲的。她想起丈夫自参加革命之日,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因此,就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要坚持下去,继续为革命工作,抚育子女,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1955年,郭炳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2年10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占踞龙岩,地方党组织只得在龙岩开展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
十九路军占领龙岩后,大肆摧残和屠杀人民群众。从龙岩撤出的各区游击队与永定游击队合编后,成立“岩永独立大队”,由陈火照任队长,郑六姑跟随这支队伍撤往长汀。
1935年1月,国民党派出反动军队第三、十、三十六、四十五、五十二、八十三六个正规师,率领省保安第十、十二、十四团及各县保安队、壮丁队、民团、土匪等反动武装计10万人,对闽西的红军游击队进行残酷“清剿”。政治上则采取移民并村,联保连坐的策略,实行经济封锁,城乡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郑六姑因为是烈属,并参加了游击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进汀漳师管区,被判刑、服苦役,修筑龙岩到长汀的公路,风吹日晒,饥寒交迫,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1937年7月,闽西国共和谈成功,地方党组织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一切政治犯”。9月19日,郑六姑回到家乡,家里的家具被敌人扫荡一空,没饭吃,只得向邻里要一点冷饭充饥。家里只剩下儿子郭达海,于是母子俩相依为命,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三块砖拼起一口炉灶。她到远处的狮坑砍柴,帮人砻米、舂米,做大冬活(即中稻农活)以维持度日。湖洋乡党的领导人戴炳辉、郭香玉经常将饭送到她家中,而他们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郑六姑十分感动。1938年,她将郭达海送到“开明小学”做“书僮”,为厨师当下手,为学校服务。老师郭达坤很同情他,见他聪明好学,送给他一套书,并让他空闲时也进教室旁听,以示对烈士后代的“关照”。
1938年3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国民党闽西当局撕毁国共合作协议,制造摩擦事件,极力支持豪绅地主收租夺田。为此,党组织领导民众开展保田斗争,郑六姑积极投身于斗争之中。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闽西党的工作不得不转入隐蔽阶段。
1949年下半年,龙岩县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由长期埋伏转为在农村公开半公开活动,成立了地方工作团。龙门工作团成立,郭国翔任团长。郑六姑让儿子郭达海参加工作团,并经过打通关节,与炮楼里的国民党军连长“搞好关系”,郑六姑用平时节食俭用储存的50块光洋向连长买了一挺缺一部件的德国造马克沁重机枪,暗中请龙门村罗金泉(红军失散人员,原中华苏维埃财政部科员)帮助维修。同时还便宜购买了5支卡宾枪,以壮大我武装力量。
1949年9月1日上午,张震东、李金清率领独五团及章汤铭起义部队近千人从条围村出发,由西兴桥进城。他们组成一支军容严整的大军,浩浩荡荡直入城区大街。郑六姑和儿子郭达海也行进在入城部队的行列,望着被高高抬起的马克沁重机枪,人们投以羡慕的目光,她的内心也充满着无限的喜悦。
解放后,郑六姑致力于重建家园的工作,听党的话,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努力工作,赢得人们的赞誉。1982年,郑六姑被龙岩市(今新罗区)评为“五老”人员。新中国成立以来,她有困难也不向党和政府伸手,总是教育后代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1986年9月,这位革命老人,走完八十七岁的人生旅途。
游击队员|她为革命绣红旗:记老游击队员郑六姑】(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