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二 )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外面的世界,就是“世界的一切可能性”。
而忽略这种“外面的世界”,也就是缺乏对未来的思考,是中国文学的重大问题。
具体化到体裁,很明显就是科幻小说的羸弱。不要再说《三体》了,我们讨论的是整个文学环境。即使到了今天,科幻小说也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在这种文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作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侧重于反映现实,包括读者,也习惯从文学中寻求对社会现实和自我现状的解释,而不是对人性、对未来、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和探索。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文章插图
反观西方文学,无论是生活题材,还是科幻题材,因为充满对人性的探讨、对未知的探索,敢于大胆假设,所以经常让我们觉得脑洞大开。最常见的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了,只要看过的,就知道国外编剧和国内编剧的差距在哪里。
不在文字水平,不在故事能力,差距在于顶层思维。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来是人类好奇心的体现,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但中国文学传统,对此却漠不关心。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了解诗歌史的就知道。《诗经》是万诗之源,也可以说是文学的一个起点,可《诗经》是干什么的呢?是周天子收集上来了解百姓民生,整理之后传达诸侯与万民,实施教化的统治工具。
中国的文学从起源开始,就自带“教化”功能,就自带了解社会、批判社会、讽喻君主的功能,历经千百年,这种功能特性深入骨髓,反过来局限了中国文人的想象力。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文章插图
文学悲剧
这同样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思维。中国文学对人性之恶特别关注、对悲剧有特殊喜好、对负面现象认真批判。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善”,好是应该的,所以积极、向上、蓬勃生机之类的情感在中国文学中并得不到青睐。虽然我们向往盛唐、初唐的蓬勃意象,但是随着文化的精致、唯美,这种对生机勃发的赞美慢慢地被文学主流观点认为肤浅而粗糙。
快乐就是浅薄的,正是这一误区所致。而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摧毁,则深得中国文学界的作者、读者认同。
中国现代文学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他们更喜欢让读者悲伤、悲观和无奈,把这种情绪调动得很高并视之为成功。感动、煽情、催人泪下成为文学作品是否深刻的判断标准。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文章插图
我要让你难受,而绝望是最难受的——所以我要让你绝望。
而西方当代文学,并不是没有悲伤、悲观和无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希望,提引着美好。这种反差下的希望和美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感动和冲击。
我要让你快乐,所以我会给你希望——虽然现实很绝望。
这就是中西方现代文化中小说、电影、电视剧的内核区别。
有些人说是因为外国人有信仰——信仰不也是给人希望么?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文章插图
文学结构
这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让题主对中国现代小说产生厌恶的最直观一点。
当代小说过于追求情节的精彩,对故事好看的依赖性太高。不管是网文、还是严肃文学,我们对人说的第一要求就是“故事好看”。
因为不好看,就没有人读。
但是凡事有个度。正因为前面提到的思维层次方面的短板,所以中国的当代小说更加注重情节的奇巧,结构的迷离安排。故事自然是精彩的,但是因为重心放在故事性上,而忽略一篇作品的思想性,尤其是缺乏向外、向未来的展望式思考,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文学的高远。
 待见|中国现代文学相对于古典文学、世界文学,为什么不受待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