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无论是在明代的思想史,还是中国的思想史上,王阳明绝对是个异数。他不只是心学的创始人,被后人推崇至今,其事功也同样让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王阳明虽然出生时天有异象,颇为奇特,但他步入仕途后不但没有太大的建树,反而处处被人排挤。到了三十四岁这一年,步入的中年的他甚至被流放和逃亡。虽然他的父亲王华是时任礼部左侍郎,虽然父子双进士,又共同在朝为官,但仍然摆脱不了被流放的命运。不知道是否是因祸得福,他到了龙场之后。他反而有时间和精力总结自己的人生哲学,并成了一代宗师。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王阳明所生活明代,依然是程朱理学的天下,虽然陈白沙当时已经开始发展心学,但影响力还是无法与理学相比。 但王阳明却换了个方向,从另一个方向上怀疑理学。在年轻时,他曾经是一个理学的信徒,但与普通的理学学者不同,他更关注的是悟道。比如,当时的人都会说,世界上有一种包罗万物的“天理”,这种天理就隐藏在纷纭复杂的万事万物之中, 一个人要想领悟这种天理,就必须首先去“格物”, 也就是去领悟万事万物。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王阳明却想真的从万事万物中领略天理,所以,他最初也跟别人一样,对着一根竹子不停地去“格物”,想发掘出竹子里蕴含的天理,可不管的用心,发现竹子还是根竹子,很难从这根竹子上领悟到什么大道理。最终,他认定,这种对着竹子“格”的做法不悟到天理,弄不好还会把思想僵化。所以,他认为朱熹的所谓“格物致知”无助于寻找天理,在这个时候,王守仁还没有想到如何破掉朱熹的“格物致知”,但到了龙场这个偏僻的地方,却有了更多的世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后来心学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龙场悟道”的王阳明,他到底悟到什么呢?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天理、格物致知、良知。他认为,所谓的天理,根本不用去外面寻找,因为天理就藏在人的心里。每个人都 有一颗心,但他们生下来,心中就深藏着所有的知识,只是这些知识被隐藏起来, 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一旦意识到,全世界也只在方寸之间,也就是悟心就可以了解天下事。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把外界的万物放回到心里,发掘出内心知识的过程。 他的方法是从“知识”到“物体”的。首先发掘内心的知识,再用来比照外界。到了晚年,王阳明更是越来越相信心的作用,认为外在的一切都只是心的 一种表现, 除了心,没有其他的东西是实在的。 针对心法,他提出了四句口诀:“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解释开来就是,人心的本质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之所以产生出善恶,是由于人们的意(欲望)的作用。
 王阳明|异数王阳明,他在龙场悟到了什么其实就是这3个概念
文章插图
而所谓良知, 就是人根据自己的内心,区分善恶的过程。当寻找到良知之后,也就达到“知” 的境界,再用这个良知去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叫“格物”,这个过程也是践行善事、去除恶习的过程。他的这一理念,在他死后不久,就有人告他的学问是非法的,是邪说蛊惑人心。但由于他的事功的影响和信徒们不断努力,再加上后来的人们思想解放,也果然得益于王阳明把人们的“心”解放 出来。 阳明心学的开辟,让明代的哲学进入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也让心学成为最受人推崇的学问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