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介布衣变为文坛接班人,还和戚继光吵过架?( 二 )
曾跟戚继光吵架?
胡应麟自幼善于吟诗作 , 是周围人称赞的“小神童” , 但他的考试运却一直没有那么好 , 二十六岁时才中举 , 之后的进士考试更是多年屡试不中 。
虽然一生没做过官 , 但他的才气并没有被淹没 。有人第一次见到胡应麟的作品 , 便“狂叫击节 , 期他日必有闻于世”;有人把他当作上等宾客来接待;就连平日里以才气自居的学者见过他 , 也要高兴地送给他许多诗 , 以结交胡应麟为乐 。
其中最有名的 , 要属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 。王世贞比胡应麟年长二十多岁 , 他十分欣赏胡应麟的才华 , 不仅高度称赞他“诗必大家 , 文必名家” , 后来更是直言要让他来当自己的接班人 , “后我而作者 , 其在此子矣夫!”
此话一出 , 也让当时的不少人变成了“柠檬精” 。在江南文人圈中 , 胡应麟既无科第 , 又缺乏知名的代表作 , 年纪资历更是不深 , 虽说有文坛盟主的力推 , 但还是很难服众 。
一年的中秋之夜 , 汪道昆、胡应麟等来十多位名士在西湖边聚会 , 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也在场 , 觥筹交错之际 , 一个叫莫是龙的人借着酒劲闹事 , 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据一些人的回忆 , 可能是因为胡应麟对着客人品评时藻 , 而莫是龙被列在下品 , 于是怀恨在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图:倪雯冰
后来在另一个西湖宴席上 , 汪道昆的弟弟汪道贯也因为醉酒和胡应麟发生了一次冲突 , 在场的王世贞还专门写信劝解汪道贯:“嗨 , 我这小弟的确有点气量不足 , 你可不要同他一般见识呀!”
后来 , 有人把这两个故事串在一起渲染开来 , 做了本杂剧嘲笑他们 , 甚至添油加醋出了胡应麟大骂戚继光“粗人”的版本 , 剧名就叫“胡学究醉闹湖心亭 , 戚总兵败走万松岭” 。
一生著述甚丰
这几场集会 , 也成了胡应麟学术之路的一个转折点 。
初参与文坛集会 , 便遭遇了几起挑衅 , 胡应麟在写给王世贞的书信中说 , 自己要决意闭门绝交 , 专心撰写一部“羽翼《卮言》”的著述 , 这就是五六年后完成的《诗薮》 。
《诗薮》是一本著名的诗论专著 , 它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 , 对后来的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 , 可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
回顾历史 , 藏书家历来不少 , 有人藏书是为观赏撑门面 , 有人是为升值 , 但胡应麟认为 , 书籍的唯一作用 , 就是供人来阅读 , 而非束之高阁 。这样以著书立言为乐趣 , 不求闻达与一时 , 并且能将所学所读变成自己研究成果的藏家 , 实在难能可贵 。
在多年阅读熏陶下 , 胡应麟一生著述颇丰 , 创作出《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部正讹》《史书占毕》等作品 , 除了诗歌评论 , 他在在史学、文学及古籍版本鉴别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引用胡应麟对小说的研究成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图:倪雯冰
可惜 , 藏书随着胡应麟的离世也相继四散流失 。但值得庆幸的是 , 他多年来勤奋耕耘的研究成果 , 依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就像他曾说的 , 藏书散亡是必然的 , 而只有读之用之 , 将内容吸纳到自己的思想和研究中 , 才是防止它们流失的最有效途径 。(完)
【编辑:白嘉懿】
推荐阅读
- 杨国桢“对话”林则徐:从一介寒士到民族英雄
- 他从一个炼丹的道士,变成一个发明家,成了中国航天第一人
- 《他从地狱里来》:女频大神顾南西倾心力作,制霸月票,荣耀一星
- 《终极笔记》:肖宇梁,让你演张起灵,没叫你把他从书里抠出来!
- 1972年,他从猪圈里挖出一只小碗,见证了大宋王朝的兴衰
- “一介莽夫”程咬金凭什么入驻凌烟阁,这才是他的真面目
- “钢琴诗人”傅聪去世,他从黑白琴键中“越狱”了
- 八国联军侵华 他从联军购买粮食赈济灾民 被朝廷充军
-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 他从俗事去达真理,种种香说种种法熏习功德,心香真香无相胜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