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布局工整,雕梁画栋以木楔固定,不着一钉、自成体系,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文章插图
那么,“不着一钉”的传统建筑如何建成?
这就要提到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
它,被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神,工艺奇特,不用一钉一胶,却能让家具、建筑牢固,是惊艳千年的传统中国美,它就是——榫卯。
文章插图
惊艳千年的中国美
【 斗栱|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传统建筑艺术精华?】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连接方式,能够使两个相连构件的凹凸部位紧密结合在一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7000年前,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的原始居民便开始使用榫卯工艺建造房屋。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栏杆木楞,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种先进且密合的连接方式。
随着榫卯工艺的完善和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上至巍峨宫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工艺的应用。
文章插图
榫卯发展的高峰——斗栱
斗栱初现于战国时期,在唐代发展成熟。至明清时期,则更多地承载装饰作用。从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历代斗栱演变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斗栱形成的演变。
文章插图
正因如此,斗栱上承屋顶,下接立柱,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构件。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30-2019 第3.3.7条中,明确了斗栱设计的相关规定。
文章插图
美观与实用的融合
不论是故宫中随处可见的榫卯结构,还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大红斗栱造型,斗栱在美学和结构上彰显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故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建成600年来,故宫并不是风平浪静、安安稳稳地保存至今的。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经历过大大小小200余次地震,在斗栱的起承转合下,建筑体松而不散,能如太极般以柔克刚。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文章插图
世博会中国馆以“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以中华智慧为主题,展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精神与气质。彰显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关于传统建筑的更多内容
可登录“建标知网”https://www.kscecs.com,阅读相关图书。
推荐阅读
- 德州新编现代京剧《追梦》聚焦乡村振兴
- 常香玉是如何成为大师的?青春版豫剧现代戏《常香玉》告诉你
- 被称作最接近现代文明的宋朝,为何会有“农奴”和“杀婴”的恶俗
- 从木格栅窥见自然禅韵!印尼现代风雅泳池别墅
- 古人如何绘画出江山地图这个技巧现代人绝对想不到!
- 中华文明之“礼”的饕餮盛宴 ——《朱子家礼与现代社会》
- 艺术培训进社区 文化传播暖人心——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开展文艺培训进社区活动
- 五魁首、八匹马,划拳吆喝的行酒令是啥意思?专家:现代人不懂
- 古代武举科考开硬弓,力度180磅以上,现代人可能连弓拉不开
- 话剧《林则徐》震撼上演,濮存昕:林则徐本身就是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