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作者:赵辉)中国作为唯一文化传承至今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最初的中国”在哪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孜孜以求,需要破解的重要任务。
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学界与考古界对华夏文化的探索,形成了以黄河中游地区、中原地区为华夏民族发源地的观点。中国学界虽历经长期努力,也无法在黄河中原地区考古确认“最初的中国”或者夏文化的中心夏朝国都的毫无争议性结论。
文章插图
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是建立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传承基础上,没有我们今天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认同,今天的中国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历史厚重感,也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要找寻“最初的中国”,确立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只能在我们的传统文献里去研究,才能得出客观与正确的结论。
文章插图
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完整“中国”国家概念并饱含国家自豪感的文献,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诗经》中的《民劳》、《荡》和《桑柔》篇章中,分别出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哀恫中国,具赘卒荒”等诗句。确立了《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国家概念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在笔者对《诗经》的研究成果中,《诗经》是西周后期尹吉甫来到位于南淮夷地区的夏水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向国,采集当地民歌,整理并创作而成。《诗经》中的《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竹书记年》中的“诗皇甫作都于向”,确立了尹吉甫、《诗经》与淮河流域夏水北淝河四方湖的向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诗经》中出现的“中国”,笔者可以明确地确认专指为四方湖向国地区。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其著作《孟子》中,多次使用“中国”,是中国一词确立重要著作。而孟子著作中所称之的“中国”,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中国,尧舜禹时期的中国,是中国国家概念与文化概念集于一身的专有称谓,是真正意义的“最初中国”。
那么,孟子的中国,尧舜禹的中国,究竟在哪里呢?
文章插图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孟子?滕文公下》中“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文章插图
尧舜禹时期的中国“洪水横流”“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洪水横流、水逆行的情况呢?现今之中国,哪种地区的地理环境会产生洪水横流、水逆行?
纵观《孟子》中的江、淮、河、汉四大河流,能够发生“洪水横流、水逆行”情况的只有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简单概况,淮河流域中下游640公里长的广大区域,落差只有22米,淮河在进入豫皖交界的洪河口后的中游安徽流域全境,淮河落差只有16米。淮河中游以下广大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流入大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推荐阅读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
- 宋江既然甘心被刺配江州,为何要在浔阳楼题反诗?只因他发现……
- 油画中的美人都跑了出来,就藏在我们周围,你能发现她们吗
- 专家意外发现宋朝机关墓,打开墓门后,看到的东西让他们很吃惊
- 村民挖掘“龙骨”卖钱,却意外挖到古墓,专家:终于找到他的墓了
- 滨州一村民河畔取土发现石刻文物!现已捐赠至当地文物所
- 包拯是不是清官专家打开包拯墓,发现这一物品后唏嘘不已!
- 貌美千金逃至深山生活30多年,临死前被人发现,一本日记揭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