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分享官#
古代中很多种职业我们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看到了 , 其中就包括打更人 , 特别是《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中 , 便是以打更人为时间线来营造的一部悬疑好剧 , 我们今天就聊聊下中华历史中的打更文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打更源起与兴起
所谓打更 , 古时叫击柝 , 柝是木头所制响器 , 俗称梆子 。打更 , 就是夜间巡逻 , 一边走一边敲梆子 。古代房子皆为木质结构 , 而夜晚是靠点蜡或油灯照明 , 所以容易引起火灾 , 逐渐衍生出更夫此职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敲梆子这习俗一不小心还衍生了另外一个国粹 , 也就是河南棒子与绍兴大板 , 梆子作为乐器长存与民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打更最早记载于东汉 , 《汉旧化》中提到汉朝皇宫的打更历史:“昼漏尽 , 夜漏起 。宫中官卫 , 城门击刀斗 。周庐击木柝;劝呼防火 。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打更记录 , 距今巳2000年历史 。
至宋明清时 , 巡更已成为传统 , 打更人且属公务员在编人员 , 虽然吃的是皇粮 , 比较稳定 , 当然这个门槛比较低 , 不需要技术含量 , 所以待遇极低 , 类似于现在的保安巡逻员 。打更人的敲梆文化
古人根据时辰分为一更(晚七时—九时) , 二更(晚九时至十一时) , 三更(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 , 四更(凌晨一时至三时) , 五更(三时至五时) 。打更人一般根据五更而敲打五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敲打口号也随时辰变化而不同 , 并不是全是影视剧中的天干物燥 , 小心火烛 。
戌时一更:天干物燥 , 小心火烛
亥时二更:关门关窗 , 防偷防盗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巡更|中华打更人的消亡史】寅时五更:早睡早起 , 保重身体 。打更人如何判断时辰
古代大城基本运用漏壶来判定时辰 , 漏壶内有标尺 , 随尺度逐渐下降 , 可观察时辰之变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村落大多以燃香为计时方法 , 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 , 即一个小时 。一夜之间通过续香来断定时辰 。打更人作用
古代走火一般都发生在深夜 , 一旦深夜睡熟 , 灯火忘熄而引燃房屋之事多不胜数 。二十四史记载 , 从西汉至清末 , 中国就发生重大八百火灾余次 。所以打更人多半是为防火 , 其次为防盗 , 震慑盗贼 , 再则是为防止敌军混入作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 , 狂风怒吼 , 此时离光绪大婚时日不多 , 紫禁城内突发大火 , 燃烧了两日之久 , 无数珍宝与建筑化为灰烬 , 史称贞度门失火案 。
贞度、太和、昭德三门及附近库房化为灰烬 。失火原因便是巡更人懈怠 , 导致油灯烧着山墙后柱 , 当夜风势之大 , 瞬燃皇宫 。案后 , 光绪将巡更轮值之人皆判以斩刑 。消亡
推荐阅读
- 让人胆寒的“凶残”冷兵器,小日本忍者镖垫底,大中华奇兵刃称雄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人工”,为啥这么说?话糙理不糙
- 名句“兔子不吃窝边草”中“草”指的什么? 古人对这事还真含蓄
- 中华文明之“礼”的饕餮盛宴 ——《朱子家礼与现代社会》
- 【大中华寻宝记神兽小剧场】被嫌弃的乌溜溜
- 【大中华寻宝记·寻宝博物馆】废品堆中捡回的国之重宝
- 张店四中被评为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
- 从“实”与“虚”,到“人”与“事” ——读宁雨的《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