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早在两宋时期,就有两枚铜钱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分别是大历元宝、建中通宝。诡异的是,关于这两种铜钱,谁铸的?什么时候铸的?在史册上就没有记载!完全一头雾水,就好像是天外来物似的。
 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文章插图
进入二十世纪,在今新疆库车(唐称龟兹)一代,开始挖掘出大量此种货币,大历、建中分别为唐代宗、唐德宗年号,人们有理由推测,这两种货币应为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所铸。
这就匪夷所思了,即便是唐朝威权再衰弱,藩镇势力再强悍,铸币权也不会下放到地方,若是地方“私铸”,铸造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这种流通天下的铜钱岂不是更好?
其实,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铸造者有意将这两种货币流通范围限制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但无论怎么说,藩镇铸币,非比寻常,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西域都护府如此作为?
这事儿得从唐朝的兵制说起。
李唐王朝是依靠府兵建立起来的。所谓“府兵”,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施行轮班倒,农忙的时候回家务农。这种府兵的优点就是,可以为朝廷减轻负担,弊端也很明显,兵源不稳定,兵员战力参差不齐。至天宝八年,各地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
 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文章插图
另外,大唐在高宗一朝面积达到最大,接近1300万平方公里,形成了西达咸海,东接太平洋(库页岛),北抵西伯利亚,南极南海的广袤区间,唐朝始置节度使,到了玄宗时期,节度使更是达到十个。
在农耕文明时代,管理好这样一个国家,非常具有挑战性。举个例子,如何对这些边镇补给就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些边关戍卒吃喝用度如果全部由中原运抵,费用就是惊人的。长安距安西都护府九千里,运粮成本多大?即便是从凉州、秦州启运,沿途消耗亦是惊人。
 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文章插图
最重要的,如果仍然采用府兵制,以一年为期,从长安到安西,走个来回,怕是就要一年的时间了,没办法,唐帝国太大了。这样看来,府兵无论如何都已经适应不了大唐的发展,募兵制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唱主角了。
募兵,并不是唐玄宗首创,在战国时代,驰骋天下的魏武卒便是最早的职业军人。唐朝的募兵,基本沿袭了魏武卒及秦汉屯边戍卒的主要特征:全家定居边关,免除徭役,分给田地,不时再给点奖励。
大历、建中铜钱的问世背景
在这种条件下,唐朝的募兵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核心依然是利益问题。当藩镇节度使在掌控了所在地方的军政、经济大权后,唐王朝的中央威权便面临严峻的挑战了,这种矛盾,最终在755年通过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而爆发。
 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文章插图
唐肃宗等人陆续从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都护府调取数万人马回师中原,这给西北边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远离国度,耗费巨大,“自开元及于天宝......每岁军用日增,其费籴则三百六十万匹”,在盛唐时期,维持其日用开支尚是一笔负担,值此安史之乱,府帑空虚,朝廷已无力维持。
从大的方面来讲,安西都护府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朝廷的财政调拨,这方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二是戍卒及其家属在驻地屯田所创造的一些经济效益,可以解决部分粮草问题;三是沿途捐收。安西都护府掌控丝绸之路,当初在此设立都护府,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维护此商道的正常运转,以给大唐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
 老兵|那些不该被忘记的老兵,两枚铜钱,见证了大唐西部戍卒的泣血相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