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至乐》
 变得|“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
文章插图
浪漫的庄子这句话中的“乐”,有的学者解读是音乐,也有人认为是指快乐。如果读作是“乐(yue)”,那么“至乐无乐”一说,则可以理解为“至乐(yue )”则“无乐(le)”。这是一种和老子“大音希声”的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思想境界。而如果直接把两个“乐”都理解为“快乐”,则是在表达一种状态,即“极致的快乐,其实就是没有快乐”。简而言之,庄子便是在表达一种思想境界: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想要获得快乐的真正路径,其实就是要忘记快乐本身。这便是一种“道”的思想,源自老子的“无为”理念。那么要如何才算是获得了快乐呢?我认为能够达到以下4种境界,便是真正的快乐。
 变得|“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
文章插图
无为者,无不为——豁达《道德经》三十七章有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去深刻体会的人生智慧。暂且不论“无为”思想的深刻哲理意义,就我们当下所生活的环境而言,这便是一种让我们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我所理解的“无为者,无不为”其实更多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比如当你不必再为了面子问题而纠结之时,你就会遵从你的内心去做人做事。那么当你不在乎他人眼光、旁人看法而全身心投入之时,所散发出来的认真的魅力、气质,反而会让你更被他人看重。同样的道理,当你对追求快乐极其刻意之时,反而得不到快乐的结果。越想抓得牢,反而越容易失去。生活如此、工作如此,爱情也是如此。豁达的心境,会让你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永恒真实,便可达到庄子的圆满逍遥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变得|“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
文章插图
有所得,有所舍——乐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这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我们一定要明白“取舍”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鱼与熊掌”之间的两难选择。比如又想工作赚钱又想清闲放松;又想升职加薪又想潇洒自由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既然“二者不可得兼”之时,那么就必然会有所得,也会有所舍。而之所以会很“难”,关键便是舍不得,又或者是放不下即将舍弃的东西。因而我们就需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不要总介怀失去了什么,而要多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有的人或许会告诉你“舍小财,赚大钱”之类的话,但其实现实情况是你舍弃的和你得到的并不会有太大关联。所以我们不要总妄想着舍了什么就要加倍拿回来,那可能会让你更加失望。而是要想着自己得到了什么,该如何守住、珍惜这份收获。有了这种乐观的心境之后,你便不会再为了“两难之选”而纠结不安。这不也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么?
 变得|“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人一旦开始追求快乐,就会变得不快乐
文章插图
既来之,则安之——随性语出《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原本孔子跟冉求所说的意思是,既然来了,就让他们安下心来。现在我们多将其理解为: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但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安心面对,不必过多纠结。其实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随性心境,更是我们在面对人生挫折之时需要具备的精气神。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上天总是在捉弄我们,越是想要逃避什么,却越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可能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某件事的时候,总是在某个时刻突然就忘记了。其实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心境不够随性导致的。这就是为何庄子会强调说,当我们越是想要追求快乐的时候,反而越得不到快乐的道理所在。然而当我们忘记了自己想要记得的事情后,就会开始烦躁不安,这样便更难获得良好的心态。所以我们在面临人生的诸多无奈之时,要随性平静、顺其自然,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面对呢?保持这种随性平和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