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二 )


北京很大 , 一次故地重游或许都要花上许多年 。 因而人与人相遇的缘分极其淡薄 。 昨天下午和朋友去逛了趟四元桥的宜家 , 直到置身其中 , 我才猛然间想起自己大一那年曾来过这儿 。 在一楼退换货中心排长队买雪糕 , 在二楼餐厅吃了牛排和沙拉 , 和当时的男朋友一起 。 那是我第一次来北京 , 懵懵懂懂 , 只知道跟着他走 , 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 十七岁的夏天 , 天真而松快的往事 , 距今时隔五年 。
这种淡漠 , 让人感觉人人都是异乡人 , 因而无从分辨 。
3
进入城市前 , 我一直生活在农村 。 那里的生活有一种原始的“确定感”:春天摘野菜 , 夏天制作果酱 , 冬天来临之前腌制肉类 。 在那里 , 我从不会考虑自己是否严重脱离了社会语法 , 我不会有什么归属感或漂泊感 。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小森林》剧照
而城市似乎永远充满未知 , 总让人涌起融入其中的冲动 , 生怕错过什么 。 而对一直生活在老家的人来说 , 城市遍地黄金 , 哪怕做着最基础的体力工作 , 也意味着一份远大前程 , 随时都可能有奇迹发生 。 实则不然 。 但就像《百年孤独》里 ,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在见识过冰块以后 , 对妻子乌苏拉说:“世上正发生着不可思议的事情 , 就在那边 , 在河的另一边 , 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 , 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 。 ”
他不知道的是 , 在河的另一边 , 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残忍的故事 。 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的北京 , 要在这里扎根其实是不难的 。 这座城市有它的强大的包容力 , 某种程度上 , 它甚至不问起点 。 但要扎下根 , 是极其艰难的 。 很多人为此花上了三十年、五十年 , 甚至需要两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 。
有时我会想 , 人生的际遇往往太过漫长了 , 这很无奈 , 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很多东西 。 无法言说的爱 , 无法得到的爱 , 无法避免的失去和离开 。 接受在一座城市生活半生 , 却依然只能做一个异乡人 。 那种感觉有点像是 , 当你费尽全力咬开杏子坚硬的核 , 想吃到香脆的杏仁时 , 咬开后却发现里面的杏仁根本没有长出来 , 它十分干瘪 , 只有一层苦涩的外皮 。
4
除去这些令人伤心的论述 , 北京依然是一座值得在此扎根的地方 。 我喜欢的一位80后作家曾写过夜晚与城市的关系 , 我认为是对北京很好的注解 。 他说 , “很多人喜欢城市的夜晚 , 却几乎很少对自己的城市进行赞美 。 相反 , 憎恨自己所在城市的大有人在 。 更多的是麻木 。 你来到城市 , 像一粒种子 。 蓬勃 , 欣欣向荣 。 斗志 , 万佛朝宗 。 久而久之 , 你熟悉了城市 , 在其中如鱼得水 , 熟悉每条街道 , 最合口味的面食 , 和善的店家 , 宽容的街道 。 你经常在其中 。 你打算把根扎在这儿 , 你可以做到 。 你有了当地习惯 , 拿手的走路姿势也有好几套 。 你期待散叶开花结果 。 在夜晚的掩护下 , 你再次发现:城市只让你扎根 , 不会让你开花 , 更不会结果 。 城市给你扎根的机会 , 仅仅是扎根 , 让你城市这众多根茎中的一支 , 让你和其他根茎纠缠在一起 。 ”
北京这座城市拥有的 , 是放肆的诗意的力量 , 这股力量有其形态、重量、大小和触感 , 浮在过路人的一张张平静、忧伤 , 褪去所有羞涩的、不乏媚色的面孔上 , 也表现在一个人当天说过的话 , 晚餐的质量 , 周一和周三头发蓬松程度的不同 , 口红色号的更换 , 鞋带的松或紧 , 拉链是拉到头还是会留有空间……这些日常的细节中 。
每个人都一样 。 因此 , 在这里 , 你分辨不出谁是异乡人 。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文章图片
长期征稿
北京,一座不问终点的城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