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新书推荐 | 诗学


 T. 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新书推荐 | 诗学
文章插图
“我们的文明涵容着如此巨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作用于精细的感受力,必然会产生多样而复杂的结果。诗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具涵容性、暗示性和间接性,以便强使——如果需要可以打乱——语言以适合自己的意思。”
20世纪现代主义诗人T. S.艾略特在《玄学派诗人》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通过正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复杂且涵容的不仅仅是他的诗歌语言,更是他的诗学思想。在多侧面的交互一体中,在多维度的辩证统一中,艾略特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诗学空间。
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闳中肆外,在文学史及批评史上意义重大。国内外虽已有了数量可观的相关著述,但仍留下不少值得推进与补正之处。要对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作一个明确的结语并不容易。
这本《T.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便是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人T. S.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与建树展开多维度分析。本书研讨的起点,是将艾略特的诗学思想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观照。
 T. 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新书推荐 | 诗学
文章插图
本书彰显了T. S.艾略特诗学观中现代性和后现代精神的混合并置,推进了对其诗学观念的理解;在学理层面上相当细致地揭示出艾略特诗学世界的复杂流变,因而摆脱了对艾略特诗学思想的静态理解与笼统把握。将诗学批评、哲学立场、社会政治视角有机结合,更为细致地得出了关于艾略特诗学的新认识。
 T. 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新书推荐 | 诗学
文章插图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通称T.S.艾略特),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个四重奏》等。
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家颇感兴趣,也曾受到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22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43年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Thomas Stearns Eliot
艾略特在各方面的诗学主张上有着内在的关联,其诗学思想也有着前后相继的变化与发展。在此整体性观照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在《T.S.艾略特的诗学世界》中将艾略特的诗学思想及创作置于西方与中国的宏观坐标系中,通过多个主题的比较看其具体的成就与位置、局限与可能。
本书主要内容:
●首先是在归纳艾略特诗学基本面向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视角,对艾略特诗学思想中一系列前后期变化做出梳理,尝试更为立体地对其诗学理念进行探究。
●其次是在对艾略特的诗学思想取得上述理解之后,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在于对当前艾略特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归纳。
本书主要特点:
●一是从动态角度勘察艾略特诗学理念的前后变化,关注“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诗歌戏剧化”等观念在其诗学思考中的自我更新;
●二是结合艾略特对民主制度、法西斯主义的复杂态度,通过对其社会批评与诗学批评的相互参照,理解其立场;
●三是将艾略特的诗学探索置于西方诗学与中国诗学的双重坐标中,在多元比较中辨析其成就与局限。
(T.S.艾略特的签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略特赞扬济慈的书信是所有英国诗人书信中写得最好的,并称济慈“把握着诗歌的最高之用”。他在《诗歌之用与批评之用》的第五章引用了济慈1918年的一段文字,来彰显济慈的伟大:
“但我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华兹华斯在那一刻想得稍微更深一些,他就根本不会写那首诗了——我将把它判断为在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刻之一中写下的篇章——那将是一幅速写式的精神风景画——而不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