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非遗在社区,就像鱼养在水里”,各地非遗工作人员走进上海这些地方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遗在社区”工作交流活动在沪举行,各地非遗工作人员在上海市奉贤区考察,还赴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土布染织技艺),静安区朝阳中学(打花棍),徐汇区园南中学(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凌云街道社区学校(皮纸制作技艺),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海灯彩)等地调研上海“非遗在社区”特色实践案例。
 工作人员|“非遗在社区,就像鱼养在水里”,各地非遗工作人员走进上海这些地方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非遗在社区,就像鱼养在水里”,各地非遗工作人员走进上海这些地方】2017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奉贤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试点为期两年。两年来,奉贤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试点基础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将“非遗在社区”试点拓展至全市,建立了一套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以市区、街镇、传承人为核心的服务管理和指导工作模式;构建了一个传承传播空间网络,覆盖全市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村文化活动室、学校、商圈等350个传承点位;形成以500多名签约传承人和广大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区传承队伍;引导培育19个“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14个示范点。
 工作人员|“非遗在社区,就像鱼养在水里”,各地非遗工作人员走进上海这些地方
文章插图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今年开始在全国拓展“非遗在社区”试点范围,支持北京市东城区以及上海市、温州市、青岛市、东营市、荆州市、深圳市、成都市开展试点。
“非遗在社区,就像鱼要养在水里面。”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华认为,“非遗在社区”是一种必然现象,当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新的非遗项目在新的社区重新融入当地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