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梅兰芳:戒坛寺巧遇谭鑫培

“唱完《孽海波澜》,过了几天,我陪了好些朋友去逛戒坛寺。这是北京西山一带的一个名胜之处。因为离城太远,当时还用骡车作交通工具,又不够快。所以要去逛的人,就得住下。当天是赶不回来的。“我们那一次是从西山一位朋友的别墅里,骑了驴子去的。也有两位年纪比较大的是坐的轿子。正当夏末秋初的天气,不冷不热。大家说说笑笑,一路慢慢地行来,只见满山都是青翠的树木,千盘万转,却还不见戒坛寺的影子。又走了十几里路,在两边松林中间,才发现了一座山门。我们一齐下了驴子,缓步进去,由山门到大殿相距还有二里光景。老远望见戒坛寺的大殿,金碧辉煌的耸踞在山上,眼前又换了一种庄严雄壮的气象。“大殿的正中塑着几尊大佛,两边还有无数小佛,因此这殿又名千佛窟。殿内深邃高大,在我逛过的不少寺观中间,恐怕没有比它规模再大的了。据说还是辽金时代的建筑物。算起来有八百多年了。
 梅兰芳|梅兰芳:戒坛寺巧遇谭鑫培
文章插图
戒坛寺千佛殿旧影
 梅兰芳|梅兰芳:戒坛寺巧遇谭鑫培
文章插图
戒坛寺千佛阁内景戒坛寺里的松树最著名,各式各样,人们都给它起了个名儿。如卧龙松、自在松、通天松、活动松……这里面我最爱的是大殿前面的广台边上,长的那棵卧龙松了。它不往高里长,长出了土就下垂,尽往横里发展,所以叫做卧龙松。它从一边弯弯曲曲地生出了许多枝脉。就连小树枝,也有碗口那样粗。树上长满了碧绿的松针,好像撑开的一把伞。高不过一丈,周围占的面积,倒约摸有十丈多宽。你想这是够多么有趣的一棵松树呢。我们还站在树边照过相的。在卧龙松的稍后一点,就是自在松。这个名儿起得也很有意思。用块石头把它支撑着,你看它仿佛逍遥自在,懒洋洋地靠在这块石头上,的确有一种很舒泰的姿态。通天松也离得不远,它的得名,就单纯是为了它能耸立云表,高不可攀的缘故。全寺里的松树没有再高过它的了。“另外那棵活动松,可惜已经死了。只剩下些老根枯干,留给游人凭吊。据老和尚说,它活的时候,在它的任何一个枝上摇晃一下,满树的枝子,自己都会动的。‘一枝不动,百枝不摇',就是这树的出典。
 梅兰芳|梅兰芳:戒坛寺巧遇谭鑫培
文章插图
戒坛寺护塔松“在山门与大殿当中,有一座广台。那就是这寺因它得名的戒坛了。很早以前,各大丛林都有戒坛的设备,是和尚传戒的地方。它的形状跟北京的天坛颇为相似,是用砖石砌起来的。还雕刻着很细的花纹。我们一步步由台阶拾级而上,高得直可以的。走上了戒坛,抬头望天,天好像就在头上。上面的广场,可以容纳好几百人。据说当年各省的寺院,都要派和尚来参加受戒的。现在这戒坛虽然还是高耸在那里,可是早已没有和尚再来受戒,只不过是作为一种名胜遗迹而存在罢了。我们下了戒坛,由知客僧招待看到了借宿处。那一排一间间的有好些客房,就跟旅馆一样,随便你选了来住。里面都布置得简单而清洁。我们进去刚坐下来,就有寺里的伙计,打了几盆洗脸水,沏了一壶香片茶。大家擦完脸,喝一口茶,哪里肯老坐在屋里呢?又出去逛了一处葬着许多和尚的丛塔。每一座塔都是用砖砌了起来的,这是和尚坟上照例的规矩有这许多古趣盎然的小宝塔,大小高矮,参差不齐地点缀在这深山古寺旁边,也是很有趣的。“我们看过和尚坟,循着原路走回去。刚走不多几步,远远看见过来了七八个游客,簇拥着走在前头的一位老者。他穿的是雪青色的长衫,黄色的坎肩,头戴小帽,帽上好像还缀着一块碧玺。瘦瘦的个儿也并不太高,举步轻健,风度飘逸。我心里正在估计,这个老头儿的举止行动很像谭老板,等走近了一瞧,一点都没有看错,正是他。我赶快迎上去,双手垂下,站在他的旁边。很恭顺地叫了他一声‘爷爷'。他也看见了是我,笑着对我说:‘好,你这小子,又赶到我这儿来了。一会儿上我那儿去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