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以看到它的密封是有两道螺纹拧上去的,第一道就直接从笔握部分就密封了,加上金属材质,它内部气温比较稳定,这应该是它可以一直保持一笔出墨的原因;而这种螺旋纹密封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它更加耐摔,这个就不解释了,各位一看就懂。
文章插图
▲吸墨器展示,螺旋纹式的设计,可拆卸下来更换一次性笔囊,也是德国施密特的;
文章插图
▲这一支笔唯一让我略有不适的是卸掉笔帽上墨时会因为笔握太短而容易碰到墨水瓶瓶口,除此之外螺纹部分容易藏垢,如上图所示。
文章插图
▲执笔的手感方面,个人习惯是日常使用时卸下整个笔帽,那样整个笔身就算是正常的重量;如果遇上较急的情况就只卸下半截笔帽。当然无论笔杆粗细与否还是轻重与否其实都有人喜欢和不喜欢。
卸下整个笔帽后的莲石笔握部分仍然有上粗下细的人体工学设计,笔身表层有一定的摩挲感,再加上本身的螺纹又形成天然的防滑设计,我个人使用时并无异常之感。
文章插图
▲只是对于我19.5厘米的手长而言,莲石还是显得小了一点,但笔触软硬适中,下水流畅,我手里的F尖,在偏软的宣纸上即使用力顿笔也不轻易沁墨,笔锋控制舒适。
个人以为下水流畅是一支优秀钢笔的基本素质,但其实无论大厂小厂很容易碰见并不流畅的。
文章插图
▲下水方面,能一笔下墨的都不差,而且莲石的下水还很匀称,笔囊里的墨多的时候颜色深,墨少的时候颜色浅,但总是能做到浓淡均匀。第一次在A4纸上使用时还有点偏尖锐,有些笔锋时甚至有些许挂纸,不过多写几次它就圆滑一点,下笔、顿笔、勾笔都能达到基本的得心应手。
在70克的A4之上个人来回运笔,测试各种笔锋,下水依然流畅,且墨迹粗细可控,这一点其实已经证明它的下水系统调教出色。
文章插图
▲说此处手感时,很多新手估计都不大有感受。如果你是用中性笔一般都会觉得运笔写字时很流畅,但是你想写出笔锋、连笔就很难,因为你发现所有的笔画都是一样粗细。但是略懂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的美感之一就是细节上的丰富变化,硬笔是很难达到那种境界的,同理太过圆滑的笔尖同样也难。
文章插图
▲这是我在劣质的软面抄上随手写的,沁墨并不明显,学生党若是选用可以选细尖,练字的话还是选粗尖。
文章插图
▲总结陈词
总之棠莲石给我写字的感觉是如果你有一定的书法意识,是可以轻易在运笔之中找到书法的真谛。
执笔之感则因人而异,中小尺寸的手是比较适合的,练字、签名不在话下,不过它的颜值用来承担签字笔还不够亮眼,银灰色太低调了。倒是它的设计理念不仅值得厂商借鉴,也值得笔友去体味,笔的握感、笔的重心、笔的文化延伸它都有相当独特的见解。
顺便说一下棠钢笔的老板Q叔,我是通过一个玩笔的朋友介绍的,此处为广告部分。此人是一深度钢笔爱好者,也是收藏者。为何我在之前分享劳彭钢笔的时候和有些朋友对怼,玩钢笔玩到一定造诣的人不仅见识多广如数家珍,更是知道每家钢笔的特性及设计理念,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真的不多,Q叔是其中一个。
推荐阅读
- 27岁的郭兰英,简直太美了!
- 为你揭秘的历史真相,你很有可能不知道!
- 古代武举科考开硬弓,力度180磅以上,现代人可能连弓拉不开
- “别说这些设计没用”——你可能是不了解它
- 宝宝咳嗽了,切忌盲目跟风食补,有可能加剧病况
- 民国时期一根金条,相当于现人民币多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康熙杀苏麻喇姑前,太监为啥要往她头上倒石灰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 中国的龙和麒麟,以及西方的龙,哪个传说中的动物更有可能存在?
- 水浒传中,征伐方腊结束后,为什么阮小七最后可能成为梁山新首领
- 古代那些结账直接放银子的侠客,为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