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留下了一个意难平,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模样让读者心碎惆怅。
多人的解析是从当时的吃人的礼教和黑暗的社会入手,当然,这两个角度是非常准确确的,可是并不能概括全部。
 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文章插图
倘若从婚姻的角度分析,会发现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有一丁点指望,没有一丁点期望,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局。
少年闰土才是鲁迅先生的白月光
小学时所学的《少年闰土》只是鲁迅先生所写《故乡》的一部分节选,“故乡”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我心归处是故乡”,满目山河一片疮痍,何谈心安?
少年时代的闰土是鲁迅的白月光,无拘无束没有心魔未被岁月摧残,青葱少年机灵活泼好动喜欢打猎,如同山间的小精灵。
是闰土让鲁迅先生明白了如何捉罗雀以及有趣的乡村生活,那个时刻的闰土多么可爱啊!
 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文章插图
然而回到乡村结婚生子后再见面,从鲁迅的目光所至去看,生了好几个孩子的闰土生活贫困举步维艰,几个孩子根本吃不饱。
鲁迅家搬家送东西给其他人,闰土却要了没什么用的灶灰以及求神拜佛的香案蜡烛等,文中写的是闰土寄希望于祈求神灵保佑他们一家过上正常日子。
初中学完这一课时,同学们皆嘲讽闰土迷信,如今想来,闰土并非迷信,而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闰土生活的那个年代,军阀们仗着有背后的外国势力支持相互征战,死伤无数也只是为了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文章插图
而普通百姓呢?他们既没有充裕的钱去国外留学,也没有多余的钱上国内的学堂,更没有门路多吃多占各种资源,他们完全是苟活于乱世,卖儿卖女,刀口舔血,不知明天是生是死。
当社会资源被国内外强大势力瓜分殆尽,普通人别说喝汤了,就连吃糠咽菜都是妄想,能保住命更是奢侈。
而非常普通的闰土没有念过书没有见过世面对时局社会的运行规则一无所知,即使处处碰壁被生活吊打也想不通究竟为何落到这步田地。
人在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时,不是想的不够复杂,而是不够简单,不会认为这个东西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而是会本能认为自己仅仅是缺点东西,只要补上即可,然而,这就如同驴拉磨,多转几十公里,依然在原地。
倘若没有更高级别思维的人去点拨一二,闰土这类人也许终身都想不通出路究竟在何处。
 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文章插图
这是闰土的悲哀,也是普通人的悲哀,更是所有人的悲哀,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用瞎子摸象的方式在认识外部的世界,能够纵观全局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的屈指可数。
每当自鸣得意之时,只要想想自身所处何处便会清醒许多,照照镜子也能令人清醒。
闰土的艰难生活并非自身的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这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淤积所戕害的无辜者,鲁迅先生看到了这一点。
当闰土叫鲁迅一声“老爷”时还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闰土让自己的儿子水生给鲁迅磕头作揖,这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在用那个时代的方式在对话,中间横亘的何止是一道墙,而是两个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何谈友情?
 希望|鲁迅《故乡》:结了婚的男人如同死鱼,没一点希望
文章插图
只有懵懂无知时才有纯纯的感情吧,鲁迅走时,自家的孩子还惦记着和闰土的儿子水生一起打猎,鲁迅听时,或许想到的是少年时代的闰土和他吧。
相见不如怀念,怀念好歹还有朦胧的滤镜,美好的记忆留存心底,还能给余生留个念想,打破滤镜,则是赤裸裸的残酷,再无半点欢愉。
闰土的婚姻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推荐阅读